痛点、痒点、爽点与产品设计

2021-08-03  本文已影响0人  sknfie

概述

产品方法论:业务目标(为了做梦都能挣钱),关键问题(怎样才能做到),设计切入点(提供哪些功能),设计目标及手段(如何满足功能),界面方案(最终结果)。
首先,任何思维方式或者方法论,都有它的边界和适用范围,上面 那种思考方式也是一种思考方法论,所以不能偷懒的应用于所有场景。
其次,有些业务模式本来就没有什么很大的痛点,比如游戏、长视 频、短视频,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人们不是也过的很充实。
最后,痛点可能是因人而异的,而且这个痛是主观的,对一部分人 而言,可能是痛点,对其他的人可能就不是痛点;比如开车与不开车的 人对停车、违章等事情的态度肯定就不同。

一、痛点与痒点

先来说下痛点,为了更好的理解“痛点”,我去查了一些这个词的 定义。

二、爽点

我理解的爽点是高效的即时满足,在特定的场景下,因欲求不满会 引发某些行动,满足了就很爽,然后强化认知,追求更爽。 在谈到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样东西,那就是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 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另 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 ——来自百度百科 人类也好,动物也好,对于对生存有益的行为,就会通过奖励“快 乐”(多巴胺的分泌)来鼓励身体去执行。 正是这种行为机制,促使我们去不断的重复追求着我们认为的,对 我们“有益”的行为。 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人对游戏都没有免疫力,因为会上瘾,我自己也 是。在游戏过程中,我们一般都是有着明确的目标,要赢的这一局,要 完成什么任务。 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达成这个目标,我们能清楚的看到自 己努力的价值;目标达成之后,我们会很兴奋,然后下一个目标就又出 现了,我们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 就这样:

三、产品设计

在俞军老师那里接收到了一个新的观点,产品即交易。 在信息公开透明、无欺骗的情况下,交易发生的前提就是预期成本 >预期收益,最起码在交易的那一刻交易双方都是这么认为的。 比如你要买房,对方要卖房,那你的预期肯定就是在这买对你是最 好的选择,而且你坚信买了之后对你是更有利的;对方肯定也认为自己 的价格是合理的,而且卖出比持有是更好的选择。 不然你也不会愿意买,对方也不会愿意卖。 对于理性的社会人,任何有意识的主动行为,都是为了改变自己的 处境,即——对当前的状态不满,并预期改变到另一种状态会更好。 当我们对现状很满意,又没有新的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停止努力, 想想我们大学的状态,不就是这样么。
产品即交易,为了让交易能够持续的发生,我们了解到要有这 2 个 前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