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A80-他山之石73-升米恩斗米仇之二-人性之恶-韩娜不是故事
人性之恶!“供患见面”恩人变仇敌:你打胎也得救我的命!
第一心理2025-01-11 10:59四川
在现代社会,善行与道德的边界常常被模糊。一则发生在哈尔滨的新闻,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问题。
21岁的韩娜,一个热心肠的女孩,曾经无私地为一个陌生男子捐献骨髓,拯救了他的生命。
然而,命运的残酷让这位男子的白血病一年后复发,当他再次找到韩娜时,却发现她已怀孕。
面对男子一家的强烈要求,韩娜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要么放弃未出生的孩子,要么放弃再次拯救这位男子的机会。

韩娜的家人认为救人固然要紧,但韩娜腹中的孩子也是十分珍贵的,不太应该为了救人而打胎;
受助者一家则表示,之前为了感激她,一家人付出了太多人情和钱财,如今“见死不救”实在是令人寒心,表示“就是打胎也要救人!”
这则新闻就涉及到一个心理学中的概念——受助者恶意,不妨先来了解一下这一概念的内涵。
一、受助者恶意:心理现象的探讨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选择问题,心理学领域的“受助者恶意(Recipient Malice)”可以比较贴切的解释这一案例。
这个概念描述了一种现象,即接受帮助的人可能会对施助者生发一些负面情绪,甚至反目成仇。
这种情绪的产生通常有两种原因:一是施助者的帮助让受助者感到自尊受损,认为对方帮助自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羞辱;
二是受助者在接受帮助后变得没有底线,将施助者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也就是俗话说的“升米恩,斗米仇”。
在韩娜的案例中,受助者一家的行为显然属于后者。
他们不仅将韩娜的善行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在韩娜怀孕后,还要求她放弃自己的孩子来拯救他们的儿子,对其进行“道德绑架”。
这种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道德的边界,将他人的善意视为一种可以交换的利益。
二、事件关键点:捐助者的怀孕
韩娜的怀孕成为了这一事件的关键转折点。在怀孕之前,她接受了受助者一家的诸多利益,无论是帮忙找关系打官司,还是直接的金钱馈赠。
这使得双方的关系变得复杂。

一方面,韩娜的善行得到了物质上的回报,另一方面,这种回报也让受助者一家产生了错误的期待,认为韩娜应该无条件地继续提供帮助。
这种期待忽视了韩娜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权利和选择。她的怀孕不仅是她个人生活的重大事件,也是她作为未来母亲的责任。
受助者一家的要求,无疑是对韩娜个人权利的侵犯,也是对她未来孩子的不尊重。
三、反思受助者一家的想法
在这一事件中,受助者一家的想法显得尤为关键。
他们是否将他人的善意看做了一种以利益用于交换的东西?从他们的行为来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他们不仅要求韩娜放弃自己的孩子,甚至在韩娜拒绝后,还将她告上法庭,要求归还所有赠予的物品。
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善行的亵渎,也是对道德的挑战。
他们的行为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善行是否应该带有条件?是否应该期待回报?
在韩娜的案例中,受助者一家显然将善行视为一种交易,他们期待的不仅仅是韩娜的骨髓,还有她对未来孩子的牺牲。
这种期待是不合理的,也是不道德的。
这一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保持关系的纯粹性。善行不应该带有条件,也不应该期待回报。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权利,不应该将自己的需求强加于他人。
韩娜的案例是一个警示,它告诉我们,即使是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决定,不应该用道德绑架他人。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善行不应该被利用,道德不应该被挑战。
我们应该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行善意的交往,让关系保持纯粹,让善行得到尊重。#深度好文计划#
-The End -
作者-木易
2025年6月21日
2025年7月2日 终于到了80天还没断更的时候,ε=(´ο`*)))唉,加油,努力
2025年7月3日 当我把难受说出来好像就不太难受了,同样,当我把人性说出来,似乎人性也没那么神秘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