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

(2) 无善无恶方为中

2018-08-26  本文已影响563人  随风合道

多生多劫以来,修行人都是在修一个“善”字,以善为本,“诸善奉行,诸恶莫做”。妙善在此说无善无恶,可能许多修行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可能会有人疑问:“难道我们修善错了吗?”宇宙间万事万物根本不存在什么对错。断恶修善只是一个修行阶段,断恶是在断三恶道之因,修善只是修三善道之因,同时又是向上一台阶修行的基础。在修人道和天道的过程中,修善断恶是渡这一河界的法船,而不要把断恶修善当成最终目的。当这一过程完成之后,就要舍弃这一法船。你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佛得道,而不是修至天道为止。佛道是见性成佛,而性中是清静无为,无善无恶的。

但是,许多修行人即使是在修善,也同样没有把握好中度。修善应随缘修善,如果攀缘修善即是执着。只要还有攀缘之,就永远出不了六道。由你所攀因缘输入的程序,又身不由已地生于六道。另一方面,善恶是一对阴阳,根据阴阳互根、互为存在的原理,你只要执着一个善,另一面肯定就一个恶。越执着善也可能造恶越大,这正是造成修行人难出六道的重要原因。

例如:有些修行人执着度人修善,劝人修道,不管别人信不信,也不辨别人有没有慧根和修行之缘,一厢情愿地反复劝人修道。虽是善念,但造成别人对佛反感。因为自己的执着,造下了让别人因谤佛而下地狱之因果,执善的另一面却又造了大恶。

又如:有些人执着修善,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付出。该收费的不收费,在众生受益的同时,该让他付出的也不让他付出。从表面上看是在修善,也许会得到大家的赞扬。但是,在自己贪图虚名的同时,又在培养别人只想得到不想付出的贪心。执着一个君子,必然造就一群小人。这正是执着修善所造下的恶果。

该让他付出的必须让他付出,只有懂得并进入了“多失多得,不失不得”的道理后,才能向更高层次“无失亦无得”的宇宙本性靠近,否则就无法理解和悟入“无失亦无得”的微妙境界。该付出的不让他们付出,从表相上看是慈悲,其实只是一种小慈悲,还没有进入菩萨的大慈大悲。一旦你开悟了,放下了虚名,实事求是去做事时,也许大家会认为你变了,变得不慈悲了,变得贪财了。这只是凡夫眼里看到的表相。其实,开悟者放下的是小慈悲和让众生得到的眼前小利。不能再得眼前小利者,可能会产生疑惑和不满,甚至会毁谤和攻击。但是,他们却不明白,此时,觉者已进入的是大慈大悲的境界,这个境界会使那些失去眼前小利者困惑和不解。然而,无论你是否理解,他却不偏不倚地进入了无善无恶的中道。

修善虽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如果把握不好中度,反而会给自己的修行造成障碍。多数修行人只知恶能障碍你,但不知善也同样会障碍你。恶能使你产生烦恼障,善能使你产生所知障,两种都是障碍,但所知障比烦恼障还难破诸佛菩萨虽也行善,却没有障碍。道理就在于他们的行善,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他们一无所求,不动念头地随缘修善,而非攀缘行善。未觉悟的修行者,却是带着分别、执着和有求之心去行善。譬如“我今生努力行善,来生可以升天道”;“来世会有福报”;“只有多度众生,我将来才能成佛得道”等。这些就是你修善的条件,有分别所修的是善恶之善。一无所求,才是纯善、真善,是本性的自然流露。如有丝毫为自己求利益,就是习气,不是本性,必落入善恶的分别之中,只要还在攀缘,就是在造业。

如果细察这些修行人为什么会这样执着善,其根本原因还是分别心。例如执着度人,首先他分别了“我修的这个法特别好”,无论是否有缘,都总想传播给别人,不考虑客观是否有缘份,只想主观一厢情愿,这就是攀缘,是分别心造成的执着善,其结果另一面又造下了恶。

佛菩萨们在做事的时候,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在做什么,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地面对现实。一切都是随缘,从不勉强自己去做什么,更不会强求别人去做什么。他心里没有善恶、对错、是非、好坏。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包括喜、笑、怒、骂都是自自然然地合于道,都是本性的自然流露。

]��V�t�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