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散文库阅读·修行

由“书单”引发的思考

2018-07-27  本文已影响111人  一冬清冷

一到放假,学生、家长或是同事经常询问假期应该读什么书啊?我对此很是惶惑:书太多了,让我列举哪部该读,哪部不该读,这是一件十分为难的事儿。

但这件事,我还要去应对。索性,自己列了很长的书单交给他们,不管其他。一则书籍浩若烟海,读是读不完的,怎如何列出;二则,我列了很多,他们看完,一定是有些失望:我列的书目太多了。他们心里便想:我在敷衍他们;三则,所列书目之多,书单之长,以期他们不再叨扰我——我是个很爱清静的人。

后来,一时兴起,我在网上搜罗了一些阅读书目——呵,真不少!光“简书”上,很多人的列的书单就如天空里的星星。我仔细看了十个左右的书单,竟然发现了一下几个问题:

一、不知道读什么书的人很多。不知道读什么书,不晓得找哪类书看,这竟然成为了很多人面临的巨大问题。这正如,人们看到菜市场上摆了琳琅满目的蔬菜,竟然犹豫买什么好一样。网上买衣购物可以有门路可循,单单面对书籍成了“门外汉”。这不禁让人感叹:吃穿是第一层面的,而阅读是精神层面的——人,总是在精神层面困顿不堪。

二、列书单的人很多。“简书”上专门有个专题叫“书单”;列书单的人竟然比无从下手阅读书的人还多。这又是一个怪现象,细细想来,想必有以下几种情况:

帮助与分享的心理。这类人最值得让人钦佩,他们在别的地方看到书单,便将其记下来,并转发出去,以期让所有人看到,一起阅读,体验阅读的快乐。

“好为人师”的心理。中国人最大的现象就是“好为人师”,总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同样列书单一样存在着这种情况——指导别人。指导别人便有了优越感:看,读书方面我可以指导你,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就是那个指导你的老师!指导了别人,自我满足感便得到了提升。

炫耀的心理。有的人列了很多书目,甚至称自己一年读了很多很多书。我们承认有些以读书为业的人的确能做到,阅读量实在是惊人,这些人是真正的阅读;有真阅读,必然有假阅读,列了书单,自己却没读几本,好一点儿是看过很多一些书的简介。可是这类人列书单就有了炫耀之感:看,我读书很多吧!这时候,就缺少一个小孩,诚实地指出“皇帝的新衣”其实是“have nothing on”——给其当头一击,因为真正读书的人是不会这样“招摇”的“炫耀”的。

三、精读和细读的问题。我一直不赞成所谓的“海量阅读”。崔学古说,读书应该首先“求明,不先求熟。明则自然易熟。”而《朱子读书法》中说:“看文字须入里面猛滚一番,要透彻,方能脱离。若只略略地看过,恐终久不能得脱离,此心又自不能放下。”可见,古人是强调“熟读精思”的;而“海量阅读”带来了什么,我想大多数情况下是“跑马观花”罢了——书是读不完的,所以对大多数的书还是“精读”为好。

四、适用性的问题。你所列书单,我不喜欢,这便是问题。进一步说,不是所有书单对别人都有指导意义: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认知能力不同,世界观和价值取向不同,这些必然对有些书有排他性,对有些书不是很感兴趣。你大可以说,我列的书单对你无益,可以不看;但是你所列的内容能不让人看到吗?正如,别人长了眼睛是可以看到、长了耳朵是可以听到的一样。因此,我们无权剥夺别人的辨别能力。

所列“书单”,只要对人有指引,而非指导;剔除炫耀与瞎指导,便是最有益的书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