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大傻宝闹好莱坞

2020-09-05  本文已影响0人  阿林Karen

这部电影堪称印度影片经典,大概花了将近三个钟头的时间看的这部电影,看完真是喜泪交加。

影片的设计是用的倒叙的方式,非常的巧妙,过去与现在的时间的切换,技法和手段都很娴熟。

看完电影也让我产生对教育产生了一些思考,中国的教育虽然已经在慢慢的发生发现一些改观,不再完全是以分数论英雄,但事实上受到现在的教育体制的限制,很多问题一时很难解决,比如影片当中所暗示的那种一个模子印出来应试教育。

但其实也不能过度谴责当前的教育体制,也要认识到现在像印度或者中国的国情,这么多的人口,我们需要找到一种相对公平的方法来筛选人才,当前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一套标准的方案来选拔人才。所以,说白了,还是应试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相当困难的。

体制改变不了,但是老师是灵活的,老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不要让学生对成功的定义过于单一,相反,应该让他们建立一种更加多元的价值观以及对成功定义,不然的话就很容易酿成悲剧,就像这部影片里面教授的儿子一样。他的父亲不让他选择当作家,他选择了自杀来对抗这种体制,主人公的朋友也差一点连命都没有了。他的两个朋友都是遭到了父亲父母的反对,不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但是在兰德的努力下,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的钟爱的事情。

教授的女儿最终对男主角仰慕有加,尤其是在历经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接生之后,发现他真的是一个天才,他居然能够用吸尘器来接生,而且能够运用他学过的工程学原理来发电,这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其实人的智慧是很强大的,虽然这个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但是也它也在提示我们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在有些危机的情况下,往往能想到非常棒的点子,这就叫做急中生智吧。故事还穿插了主人公的爱情观,他横刀夺爱的方式也很高明,让这个女主人公意识到他的未婚夫并不是爱他本人,而是爱她的美貌和社会地位。故事的结局还是美满的,最后兰德也抱得美人归。

影片的风格风格非常幽默,充满了讽刺。这也许是导演一贯的风格,我曾经看过他拍的电影,如“我的那个神哪”也是有一些类似哈,所以说其实其实从一定程度上就影片能反映导演的拍摄风格,让人忍俊不尽,中间有些情节让人看了就想哭,比如这三个大傻之间的友谊,这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友谊,即使自己放弃生命,也不愿意出卖朋友的这种好哥们儿,很义气。

当然主人公对朋友也是肝胆相照,为了实现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理想,也做了很多包括帮助拉吉的父亲用摩托车把他送到医院,还有他的一个朋友本来就快成植物人,瘫痪的时候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通过一些一些搞笑的视频,给他妈妈买新衣服,告诉他爸爸醒过来的好消息,让其从这昏迷中醒过来。

人的品格比知识更重要。还有一个情节就是他朋友在面试的时候,那个面试官说的话也让我印象深刻,说自己面试了25年,大多数面试者都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优点,很少有人坦露自己的缺点,而可能正是他的坦诚才打动了面试官的心。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呢?今天吴姐跟我姐聊天,她对教育也是有很多的研究,她现在孩子六岁半,已经具备一个成人的思考能力,知道在不同的场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对人的这种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

她从来都不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只是会去引导,激发他内心的热情,让她去尝试,尝试完了失败了过来再跟他一起分析。再尝试直到达成目标。孩子们很早就具备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就像《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那本书所说的,孩子四岁半也就已经能够独立思考能力了,所以看完这个电影还有今天跟这些教育界的这些朋友聊聊,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当然,这部电影当中很多地方也就使用了夸张的手法,现实的生活当中是不会那么极端,但是也从中可以获得一些启发,好像是在警示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也许完全打破现状会很难,因为这应该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学习学校拿到高分,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职业,对他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要改变这些观念太难了。但我相信, 人们会有觉醒的一天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