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上热门(千万赞三)

谁道养儿能防老

2020-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湘雨惜兰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养儿防老似乎成了社会的共识,随着思想进步,现在女儿也可以是小棉袄了。现在最后一班“重男轻女”年代出生的男孩也已经顶门立户有自己的生活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实现了“养儿防老”的目的,还是有许多只能自己留守老家孤零零的度过余生呢?   


        我的邻居家就是个男孩儿,独生子,和我大姐差不多大,现在大约已经40岁了。第一个孩子就是男孩儿在那个时候自然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而我们家到第三个我还是个女孩儿,爸爸妈妈也就放弃了拼男孩儿的打算。

    当然,因为没有儿子我妈没少受气,奶奶不喜欢,邻居还天天炫耀,这种生活持续了得有20多年。每次聊天时邻居都时不时的提起来儿子的好处,然后必然话题的终结就是以一个好人的身份劝爸爸妈妈要早存钱,女孩子不要读那么多数,早晚是人家的等等。说不在乎是假的,虽然妈妈是爱我们的,但是我明显的感觉到她当时的窘迫和无奈。因为在农村,儿子就意味着他们的地位和尊严,更何况为了我们读书爸爸借遍了全村,大家自然都会觉得我们没什么前途。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风水轮流转。20年后当被捧在手心的儿子和被歧视了很久的女儿都长大后,才发现,原来老话说的也不一定是对的,养儿防老也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你把孝顺父母的道理要教给他,过度的骄纵非但不能防老,反而会“啃老”。

    多年来邻居的骄傲就是有个儿子,其他的却什么都没有了。儿子学习不给力初中没读完就去打工了,差不多20年前,他的工资一个月有1000块钱吧,那个时候算是不错了。这个事情他们也炫耀了很久,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他的确一个月有1000的工资,但是却从来没存过钱,因为从小娇生惯养,爸爸妈妈自己吃咸菜也要让他吃最好的,用最好的所以他对金钱没有什么太大的概念。一个月的那点工资也都用来吃喝玩乐了,又染上了烟瘾,开销自然越来越大,自己不够花的就伸手和家里要,老两口也只是种地为生靠天吃饭,怎么禁得起这般折腾。


    差不多同一段时间,我大姐也工作了,每个月工资400块钱,工资在当时也还算可以虽然和邻居没法比,但是大姐知道家里压力大基本上不乱花钱,差不多用了3年的时间还上了以前的负债,生活开始渐渐好了起来。

    村里人嘛,都是喜欢八卦,所以一有点什么动向大家都热衷于七嘴八舌的议论。邻居老两口还在维持他们最后的骄傲,说混的再好姑娘也是人家的,而他儿子会娶个姑娘回来给他们家传宗接代,时间久了这样的话大家听听也就算了。


    后来大姐远嫁,这个事情又被邻居嘲笑了一番,觉得是卖姑娘。不过那个时候大家也都习惯了她的嘴也懒得计较了,毕竟鞋子合不合脚也只有自己知道。或许他还想着自己儿子娶个媳妇后再生个孙子她永远可以压我们一头吧。 最终他儿子的确娶了个媳妇,孙子也有了,只不过不是他们家的血脉而已。因为他儿子的情况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拖到30多最后不得不做了“接盘侠”,娶了个二婚的媳妇。那个时候村里还没有这么开明,觉得娶二婚媳妇是无能的表现,哪怕真的有爱情都会被群嘲的年代,更何况还不是基于爱情,只是基于利益呢。


    二姐出去工作,我也大学毕业有了工作后。生活一片向好。妈妈年纪大了也不想她太累,就让她把家里的第包给别人了年底收个地租然后我们姐妹每年都要给钱。那个时候妈妈每天的生活就是种草养花遛狗。而邻居老两口还在不停的种地干活,为了填补儿子那个无底洞。 看到我妈闲着,她心里想必也是有些嫉妒了。明里暗里的说我妈闲着不干活,一个农村老太太每天养花养草好干什么。当然那个时候她不会再说没有儿子的话题了,因为他的儿子结婚后基本都没有回来过,她也没什么好炫耀的了。

      后来听我妈说他儿子这10年回来了有3次吧,每次回来的原因都是因为要钱;第一次说要买房,老两口本就没多少积蓄,去村了借了大半圈凑了5万块钱给他;第二次说是做生意还是要钱,老两口前债还没还完又去亲戚家借了5万;第三次理由是做生意失败,需要用钱,老两口能借的也都差不多借完了,最后凑了3万块钱给他,然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儿子,连电话都很少。


    因为妈妈现在帮我带孩子也不在老家,偶尔回去的时候看到老两口头发都已经全白了,脸上多了写沧桑和无奈,少了当年的不可一世。每次回去我都没见过他们的儿子,仿佛就跟不存在一样,当时借的那些钱到现在也没还完,因为老两口除了种地别的也做不了了。不知道夜深人静的时候老两口会不会想念儿子,会不会后悔当时他们的放纵。

    百善孝为先,道理大家都懂。那个年代很多父母都知道要孝顺父母公婆却对自己的孩子务必宽容,衣来伸手发来张口的宠着纵着从未教过他何为孝?何为义?你能指望他长大了会无师自通的明白要孝顺父母吗?养儿防老是所有有儿子人的期待,但养儿防老的前提是你要教会他感恩,子不教父之过。既然自己没有教,那最终的苦果也只能自己咀嚼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养儿防老绝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的是作为父母的少些骄傲和炫耀,多些循循善诱的教导。如此“养儿防老”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