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叙事到生命叙事:读张文质《教育的勇气》
今天聆听《生命叙事和生命在场》的共读音频。我想说两个关键词。其一教育叙事,二生命叙事。
福柯说,书写是一种深度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技术。书写,是一个观察的过程,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调整的过程:写作计划,你能够规划你的日程,让生活有条不紊;写作总结,你能够反思得失,获得经验和教训;记录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你能够观察到教育的细节,发现心灵的密码;记录日程的生活,你的点滴的情绪,你能够有效开展情绪管理,拥有阳光的心态……通过书写,我们能够更加清楚认识自我,更加深入地认识教育,开展更加有效的自我管理,培育更加精彩的生命。
教育叙事的要点在于1、记录,2、传播,3、展示,4、反省,5、(改变)成长。这是一名教师自我书写、自我记录和反思的过程,也是一种理念、做法、制度乃至于文化,萌芽、成形、提炼和传播,并且产生辐射效应的过程。
所以教育叙事,或教育书写,是一条幸福之路,阅读很多名师、名校成长的过程中,教育叙事都是一条必由之路。
从教育叙事到生命叙事:读张文质《教育的勇气》文质老师在《教育的勇气》一书中谈到了人的“命运感”。说起命运感,我不由想起了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是的,人们常常会在人生的关键抉择的时候反问自己的内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到中高考的时候,填报志愿的时候,还有同学聚会的时候等等,人们都会有命运感,诗人的命运感特别强烈吧?
“这个命运感,不管你怎么去理解它,它都在帮助你,也可能都在限制你,最后当你直面它的时候,它也在成全你。”生命叙事来自于你的命运感,发展你的命运感。
从教育叙事到生命叙事:读张文质《教育的勇气》人都是有诗性的,所谓灵气,佛性。“我是谁?”人生的拐点,人都有这样的本质之问。或许,这就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之问吧。这是临在、亲在不断叩问存在。
前一段时间读霍妮的《自我的挣扎》,一代精神分析大师深入人类的心灵观察神经症患者心灵微妙的演变过程,让人叹为观止。“存在等于被感知。”美国心理学家莱因如是说。这个定义的意思是,我的感受被自己感知到,我才发现自己原来这般存在着。你的感知被我感知,我们产生共情和共鸣。前者是生命叙事,后者是教育叙事。
王阳明对你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你能否先学会看到自己,看到自己内心,然后用同样的观照看到老师和学生的感受,并且理解和共情?
作为一名教育叙事者,也应该是生命叙事者,应该有生命在场感。所以这位教育叙事者,不仅仅是一名勤奋的阅读者、思考者,还是坦诚的讲述者,更是一名睿智的行动者,本来就应该是敏锐的感受者、持续的观察者——他也是一位幸福的农民。
从教育叙事到生命叙事:读张文质《教育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