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满天星简书伯乐推文汇总大熊自留地

父亲旧事

2024-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风雨飘尘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网图侵删

很早以前就想写写关于父亲的那些旧事,只是一直不知道怎么下笔。

前几天,年迈的父亲不小心从床上摔了下来,送到医院时已差不多有点轻微中风,说话都有点糊涂了,而自己还远在国外,加上现在全世界疫情严重,一时也无法回国。隔着视频看着父亲难受的样子,听着他那不太清晰的词句,一时间,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恐惧涌上心头,转过身不禁泪流满面。

在医院的治疗下,父亲的病情终于得到了好转,但还是忘记了好多事情,只有那些过去的苦难经历还深深地刻在记忆里。在与父亲的交谈中,那些旧事也像一副副画面在心中铺展开来。

1.

父亲姓伍,现年85岁,非故乡黄金村本地人氏,是爷爷从奎溪陈家庄抱过来的,那年父亲才十岁。

解放前30年代,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神州大地销烟四起,全国人民处于一种水深火热当中,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居无定所,滇沛流离。父亲的一生辛劳与困苦也只是当时中国农村大众生活的一个缩影。

陈家庄,地处湖南安化县奎溪与烟溪交界处,四面山峰高耸,中间公路绕过几个弯连结江塘,反之翻过鸡公坡与烟溪镇深溪交接,地方偏僻,土地贫脊。一九三七年农历七月初六,父亲出生在这里。

那时父亲老家没有一寸土地,靠着爷爷给别人做长工养活一家。日子虽苦,但好歹跟爹娘在一起也算有个家。到了一九四三年,抗日战争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各地政府为了扩充军备人员四处抓壮丁,农村里许多男青壮年都被征兵前线。六月上旬,爷爷被抓去怀化溆浦一个叫桥岗的地方修建飞机场,在工地上不幸砸成重伤,治疗无效,九月间抬回家中已是奄奄一息。一个月后,久治不癒的爷爷在那个黄叶飘零的十月撒手人寰。

爷爷的过世,让原本破败的家更是雪上加霜。多病的奶奶,年幼的父亲,上无寸瓦下无寸土,孤儿寡母靠什么生活?看着饿得瘦小不堪的孩子,无奈之下,在那个凄风苦雨的深秋,多病的奶奶带着年幼的父亲捧着破碗拄着木棍远走他乡,开始了走家串户的乞讨生涯。这一乞讨,就是长达两年。

两年后,爷爷的一个本家兄弟入赘在马辔市碧丹溪土地坪,因为没有儿子,回老家拜年时见到年幼的父亲,便想抱养过来以继承家业。于是,父亲在八岁那年跟着继父离开了老家来到土地坪,也就是现在的黄金村。   

毕竟是抱养的儿子,抱养之前爷爷又没有跟这边奶奶商量,所以父亲的到来并没有得到奶奶的喜爱。每天天蒙蒙亮,奶奶就会把父亲叫起来做家务,然后才能去上学。放学回来后还要去山上打柴,打猪草,管的很紧。父亲本是想上学才过来的,但过来后只读了一年书就没去了。爷爷常年在外,家里生产劳作自然都落在了父亲肩上,到十三岁时已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后来还独自在家对门山上开辟出一块菜地来。可能是想守住这块地的所有权或者守护着父亲日后的发展吧,爷爷去逝后就埋在这块地里。多年以后,我们去那块菜地劳作时,看到那些荆棘丛生,野草遍地,竹鞭纵横,无法想像当初父亲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孩,这块地又是怎么开出来的。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全国解放了。   

当时,全国经济处于瘫焕状态。为了恢复生产,恢复经济,国家着手土改,将田土重新分配到人民手里。接着又是组建初级社、高级社,成立人民公社。发动大跃进、建食堂等。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二十八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父亲做为壮年劳力既为家庭扛起大梁,也为集体生产队付出艰辛的努力。

为解决粮食问题,农村青壮年男人妇女全体出动,上山下田,日以继夜辛勤劳作。到了冬季农闲,又要兴修水利,搞基础建设。由于父亲脑子灵活,队上先后让他当了育秧员、记工员、出纳、保管员、队长等多种职务,所以父亲也格外的忙的不得了,里里外外,都离不了他。在六十年代,父亲还被大队选派到县基建队学了泥水匠,是岳溪公社唯一的泥水匠人。学成后,父亲为首修建了当时的岳溪中学,参与修建了公社大礼堂,修建了数不清的地方民房,带出了十多个徒弟,现在地方上的泥匠师傅差不多都是父亲的传人。

那时,父亲跟母亲已经结婚,并生了三个姐姐。听说,后来还生了一个大哥,可惜因为生活太苦没带多久小孩就因病夭折了。儿子的逝世,不知道给当时年轻的父母亲带来怎样的伤痛?后来,听说父亲也曾有过效法爷爷回陈家庄把他堂兄的孩子抱养过来的想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未曾实现,直到又过了好几年,我和哥哥相继出生才给父母带来一些安慰。多年以后,当父母亲再讲起那个年幼夭折的大哥还有那些童年旧事时,开朗的父亲已经把一切看得风轻云淡了,仿佛只是述说一段古老的故事,而那一段艰难的岁月确实也都过去了。

2.

一九八一年,全国农村进行改革推行责任制,田土承包到个人。一时间,全国上下农民欢声雷动,开启了农村发展新篇章。

父亲也分得了属于自己的田土,他也更加忙碌了,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只是有五个子女的大家庭,母亲的身体又不好,所有的重担基本落在了父亲身上,所以家里的生活一直都是很艰难的。记得小时候,看着别的小孩穿得漂漂亮亮去上学,心里很是羡慕,但也清楚自己家里的情况,不会去攀比。

为了增添粮食收成,父亲又开始了他童年的旧式操作——开荒劈土。凉水井上边公路坎下有块土,父亲将它改成了田,每年能增加四五担干谷产量。目鱼坳有块责任松山,父亲在下边平整处,开垦出一块土来,用来种大豆、红薯、玉米等杂粮。在那个农业为主的年代里,多一块田土也就多了一份收成。

那时,父亲会的手艺多,既会泥水匠,瓦匠,还会阉匠,修屋、打灶,阉鸡、阉猪,样样都行。为了生活,晴天白天帮别人干,雨天晚上给自己干。尤其一到冬季农闲时节,父亲基本就很少在家了,不是在外面阉猪阉鸡,就是到处修建房屋。只可惜,后来哥哥有自己的单位,我又随大众漂流在外,所以两兄弟都没有让他的手艺得以传承。

1986年,父亲在长滩村修房子时不小心从屋上摔下来,有了他的第一次住院。继而在第二年冬天,又因急性阑尾炎突发父亲再一次住进医院。由于生活的艰难,肩上的重担,两次住院后父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养,以致于给他以后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幸好还有二姐、三姐在家中帮着父亲,家中的日子还勉强能过。直到哥哥中专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家里的负担减轻,我们一家的生活才稍微好点起来。但毕竟,父母亲年纪渐渐大了,几个姐姐也先后出嫁,为了我的学业,日子过得还是有点捉筋见肘。但不管怎样,父亲对我们的学业都是特别重视。他时常讲:只要他们几个想读又能读下去,不管怎样我都会送他们读下去的。后来,每每想起他说的这句话时,心里总涌出无尽的感怀,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可儿女们对父母的牵挂又怎及他们的百分之一?悠悠寸草心,何以报春晖?

  3.     

岁月悠悠,时光易逝。当自己走入社会后,父母也老了。2001年,刚六十多点的母亲因体弱多病又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也离开了人世。母亲去世时,父亲不停的喊着母亲的名字泪流满面,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多年以后读到元稹“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的句子时,也不禁想起当年母亲在夜里为我们缝制衣物的情景,想着母亲多病的一生,止不住泪水盈眶。

母亲去世后,我也离开家乡,开始了在外漂泊的生活。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的生活也渐渐好了,父亲也不用再为吃穿用度发愁了。可是,他还是很节俭,姐姐给他买的新衣服舍不得穿,我们寄回去的钱舍不得花。总是跟我说,你还没结婚,哥哥姐姐还没建房子,他一个人在家能省一点是一点,也好为我们减轻一点负担。

又过了几年,自己也结婚了,房子也建起来了,也算了却了父亲的一桩心事。在婚礼上当主持人邀请父亲上台讲话时,看着他颤微微的样子,我第一次感到父亲老了,真的老了,在自己心里永远魁梧的父亲,也还是敌不过岁月的风霜。

父亲晚年生活虽然好了,但还是闲不住,平日里总要找点什么事情做。种菜,砍柴,一天也不停歇。父亲为人很正直,也很乐于助人,村里面谁家需要他帮忙的,他总是二话不说,全心全力帮别人做好,在地方上评价很高。

父亲没读过多少书,但是他很聪明。在那些旧的年月里,村里每年春节都会耍狮子舞龙,父亲也是灯会的主要成员,要送帖子、还要管钱,也很会赞狮子。村里办丧事,父亲会去帮忙打锣钹,唱丧歌,这些都是他的爱好,也很在行。我们兄弟俩虽然也学过一些诗词,但总比不上父亲那张口就来的敏捷才思。

父亲一生辛劳,但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多桀。对我们虽没有太多言语上的教导,但他以身作则,用他的身体力行给我们做出一个乐观向上、吃苦耐劳、有责任的楷模。

父亲一生病痛也多。前几年他七十几岁时不小心扭伤了腿骨,在东平住了半个月院,做了接骨手术,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我泪流满面。而事隔多年,再次看到躺在病中的父亲我心痛更甚。

现在父亲基本康复了,在视频里看着他坐着椅子晒着太阳跟家人笑嘻嘻聊天,我略感欣慰。再一次翻看之前的全家福,看着姐姐哥哥外甥侄儿一大家子二十几人围聚在父亲身边,看着冬日的阳光下父亲菊花般灿烂的笑容,心想,家中儿孙都已长大,他们老一辈人丁兴旺的期盼也算得偿所愿了吧!

祈愿天下父母身体康健,乐享天伦,平安度春秋!

                  ——2024.9.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