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盐铁论解读46
2025-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重温经典||盐铁论解读46
这两段辩论浓缩了《盐铁论》的两大核心矛盾:一是反映在经济维度上,国家调控与市场自由的冲突,映射现代“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之争;一是表现在伦理维度上,功利主义与道德主义的不可调和性,揭示任何经济政策都需在效率与公平间权衡。
这两段激烈的论辩,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理念的冲突:国家干预 vs 自然经济。大夫派(法家实用主义)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官僚集团,主张通过均输、平准实现国家主导的经济调控。①均输:通过设立地方均输官,将各地贡赋统一收购、跨区域调运,减少运输损耗,同时将多余物资转卖获利。②平准:由国家在京师设立物资储备库,低价时收购、高价时抛售,平抑物价、打击投机。其中的逻辑核心是,国家需通过垄断和调控保障物资流通效率与物价稳定,避免商人操控市场,确保“县官不失实”(政府财政不亏空)。其思想源于《管子》的“轻重之术”,强调“以权御利”,类似现代“计划经济”雏形。
文学派(儒家道德主义):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儒生,反对国家过度干预经济,主张回归自然分工与自愿交换。①批评均输、平准政策导致“与民争利”:官府垄断市场挤压民间经济,官吏借机敛财,形成“吏容奸”“商贾侔利”的腐败链条。②强调古代赋税制度的合理性:仅征收百姓擅长之物(如农夫纳粮、女工献布),避免强征所无,维护社会分工的“自然公平”。其中的逻辑核心是,经济政策应以道德为本,国家干预破坏“各守其职”的社会秩序,导致“农民重苦,女工再税”的民生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