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论考试的作用
学习成果的检验
任何事情做了之后都会有一个成果,对于学习来说,也是一样。那么学习的这个成果该怎么来检验呢?
我们一开始想到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像工厂生产一样。这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因为从投入——产出这个过程来看,两者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所以可以考虑采用类似的办法来考核这两种活动。对于生产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看最后的实际产出,以及投入产出比。然而,这对于学习来说并不切实际。为什么这么说呢?对于生产来说,它的产出是实实在在的具有物质实体的产品。这种产品不仅从数量上可以测量,就是从价值上也是有标准可循。并且对于生产来说,一般都有严格得会计制度对其进行控制,所以最后测算投入产出比的时候也十分的便利。而对于学习来说,它产出什么呢?它产出的东西都体现在你身上了。这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生产的东西并不具有物质实体,只能通过你本身的社会行为来显现,所以也就是说,我们既然看不见其实体,我们也就无法计算其产出数量(实际上,对于学习的产出数量根本没有一个标准去遵循),并且对于其价值的测算也是十分不容易的。我们该用什么作为测算其价值的实体,这是一个问题。难道要以我们的收入吗?可是收入之中又是有多少得益于我们的学习呢?并且我们的总价值只会在我们死后才有可能测算出来。天啊,这太漫长了。当然,在测算我们的投入的时候,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我们的努力投入。 他的价值是无法测算的。所以,对于测算学习的成效来说的话,这种方法是明显不合适的。
那么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吗?我们对此又进行了一番考察,发现,除了考试之外别无他法。考试,根据百科辞典的解释,就是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察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即:“非开卷考试,除了题目,任何东西都不能看地做功课”。要求考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解答精心选定的题目或者按照主测单位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实际操作的任务,并由主考这评定其结果,从而为主测单位提供考试者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根据考试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东西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检验考试者的学习水平而诞生的。
考试的作用
由于考试的特殊定义,从而决定了考试这项活动从一诞生开来就具备了一项功能,即检测考试者的考试水平。这是考试的直接作用,当然也是第一性的作用。
请大家注意,我们既然给考试的作用在上文中贴上了直接和第一性的作用,那么自然我们想要继续说下去的是,考试还有间接的和第二性的作用。在这第二性的作用当中,又可以将其作用分为两类。一类依赖于第一性的作用,是第一行作用的派生;另一类则跟第一性的作用没有什么关系。
第一类的第二性作用
我们首先来说在第二性的作用当中的第一类间接作用。这类作用是由于考试天然具有检测学习成效水平而引申出来的,他们依赖于考试检测作用的结果。这类检测作用的结果直接也决定了气候各种第二性作用导致的行动结果。这样的作用大有两类,一类是显示作用,另一类则是选拔作用。
显示作用,指的是考试对于显示学习者学习水平的显示。考试检测的结果直接显示考试者的考试水平,但是考试者的考试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考试者对于知识量的掌握和对于知识的运用水平决定的,后者被成为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因此,这里的一个引申作用就是,考试的结果间接显示考试者本人的学习水平,当然这就会同时起到显示学习能力的作用。考试在本质上对于显示考试者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是有效的。不过,由于这中间经历的环节比较多,考试——考试水平——学习水平——学习能力,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被利用来做很多的猫腻儿,所以一般来说,处于这个环节上游的环节对于下一环节的结果的影响也不是必然性的。例如,考试到考试水平这之间,就可以生出许多是非来,考试者通过自己的真实学习水平,通过考试技巧,通过作弊,通过对主考官的贿赂从而来得到一个考试水平,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大部分是跟运气和心态等因素有关的。而考试水平又因为具有范围上的局限性,时间上的时限性,又未必能真实反映学习水平。并且学习水平这东西一般反映的静态上的概念,所以对于学习能力的反映也就不是太准确。当然,这一切归咎起来,只能算是考试当中的人出了问题,这当然还有考试的设计出了问题,不过大家注意不要将其引申到考试是否有存在的必要的问题。考试是一定要存在的。
由于考试过程中的链式显示作用,因此其结果十分适合用来作为选拔人才或者淘汰落后者的的参考标准。实际上,考试最初诞生也是应了这方面的需求的。隋炀帝之前,中国也有选拔制度,但都不是考试的形式,这种形式因为作弊严重而最终被更加公平和有效的科举考试取代了。一般而言,学习者想要进入某所学校的话,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的存在,所以学校在面临众多的求学者的时候,不免要对其进行一番考察,择优录取。而考试就为其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对于大部分的社会青年来说,如果想要进入某企业和某单位工作的话,也需要通过考试以获得选拔资格。并且,愈发是高端岗位,愈发是大企业,这种形式就越是普遍,当然也更加严格。这其中不仅牵涉到一个岗位资源稀缺的问题,他更多的还是要考虑到求职者到底有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做好这一份工作。考试作为选拔方式和考试成绩作为选拔标准,这在本质上十分合理的有效的和公平公正的。从考试诞生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科举考试就是为了对付作弊,追求公平公正和有效诞生的。但是当今社会考试却饱受诟病,这与货币如出一辙。我们都知道,货币本身并无善恶之性质。这原因何在?我还是那句话,在于考试中人除了问题,考试的设计出了问题。这也不牵涉到考试存在的必要性的问题,不管怎样,考试还是必须存在的。
以上便是我们所说的考试的由第一性作用引申的考试的第二性作用,那么还有考试的第二性作用与考试的第一性作用无关的,即第二类的考试的第二性作用,我们将在以下展开讨论。
第二类的第二性作用
第二类的考试第二性作用,其特征是与考试的第一性无关。不过我们也可以从其作用机制上将两种第二性作用区分开来。第一类的第二性作用主要基于考试的结果。而第二类的第二性作用则主要基于考试这项活动本身,集中表现为考试对于学习者的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又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便是考试对于学习者学习方向的引导作用,第二则是考试对于学习者的知识整理综合的作用。
考试对于学习者是一种刺激,这首先表现考试对于学习者最初学习方向的确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以考试为选拔方式和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标准的情况下,容易形成这么一种状况,人们根据考试内容以及知识是否和考试有关将知识划分为有用知识和无用知识,从而人们将会决定是否在这种知识上用功和用功多少。也就是说,追求考试成绩变成学习者的目标,从而学习者的学习方向也变成了只学习和考试内容和有助于提升考试成绩的知识。大家看到这个现象先不要开骂,说都是功利思想,都是追名逐利之徒等的话。实际上,人们这么做是极为合乎理性的,是有着极大的道理的。
经济学上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经济人”假设,即人们在一般情况都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即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人类的天性。如果这个假设在经济学上成立的话,那么他也应该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成立。学习这件事情从根本上来说是经济问题,人们当然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同时,由于在学习领域的特殊延伸,人们同时还追求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这两种最大化从本质上不仅追求量上的最大化,同时还追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也就是是说人们相当于在此处有四重最大化的需求。在这种强烈的需求的情况下,人们选择只学习和考试内容有关的和有助于提升考试成绩的知识。这帮助了人们集中自己有限的精力在特定的领域内对学习,对知识进行深度发掘,提高了对于特定知识的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并且由于限定在了特定的学习范围,人们得以节省了很多开支,无论是客观资源还是主观努力的投入。
考试引领学习者的学习方向。考试者将以考试内容为学习方向。也就是说,学习者将要学习什么,这完全都是掌握在主考官和出题人的手里。不可避免的,学习者所要学习的内容将会大量的充斥着出题人的意志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学习者在大量的吸收和巩固这些“知识”的时刻,也是学习者被主考官和出题人同化的时刻。如果你坚定不移的以为这就是真理,这就是知识,那么好了,你已经成功的变成了他们想让你变成的人。当然,如果是以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社会主义新青年促进中华民族的新崛起这种良好的目的而将世界上的真正的“真理”教授给学习者的话,那么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是,这也给某些居心不良者,想要掌握人的思想,给人洗脑的人以巨大的机会。他们掌握着学习内容的生杀大权,他们决定我们该学什么,他们决定我们该对于这个世界怎么看。
总之,对于考试引领学习者的学习方向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全体人们的重视,否则这个方向一旦出现了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其中最有可能的是我们国家越来越向着独裁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共产主义的实现是非常有害的。
考试对于学习者的刺激作用,还集中表现在另一点上,即帮助学习者对于平时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当考试来临的前夕,学习者通常会争分夺秒,加快速度,以求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全面的深刻的整合。这样的集中的大规模的备考学习在一个学年里也没有几次,所以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次难得的机会对于自己整个学年的知识掌握张狂的决定性是巨大的。经过了这么一轮集中的大规模的备考学习,学习者对于所学知识已经有了大致的覆盖面几近完善的掌握和了解,重点基本清楚,整个体系和框架基本建立起来。同时,考试大纲和考试前老师画的重点也为你整合知识提供了便利。他们极大的节省了你的时间和精力。
这一作用对于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通过这一轮的知识整合,不但有助于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掌握,同时有助于学习者查漏补缺,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缺陷,并及时补充和改正。然而,这一作用经常会被老师和学习者忽略掉。通常老师都对此绝口不提,而同学习者通常将考试当作一道坎,以为是什么威胁,耍小聪明者有之,做惊天大弊者有之。
对于考试的作用充分发挥的影响因素
考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主考官,出题人当然还有考试结果的利用者和考试者本人的联系的一个联系机制。考试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对于其作用的发挥,还是主要看对其加以利用的人。由于一场考试中有考试者,出题人,主考官(包括监考官),考试结果的利用者以及考试的组织者共五个主体,所以,一场考试的作用的发挥也就主要取决于这五个方面的因素。
考试者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考试者本人诚实守信,遵守考试规则,,那么如果考试内容和考试规则是合理的且纪律被严格执行的话,那么应该能够反映出考试者本人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其作为选拔标准来说也就比较客观。
出题人把握着考试的方向和范围。采用适时的合理的内容,敲定适当的难度,才能够为考试的作用充分发挥起到促进作用。
主考官,主考官是否守法,是否负责也是影响考试的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考试结果的利用者是考试最为原始的推动力量,其对于考试的内容和规则的要求也将影响考试作用的发挥。
考试的组织者,这是整个考试里的最为核心的部分。所有的成员要想彼此联系起来,都要通过考试的组织者。考试的组织者受考试结果利用者的委托,控制出题人和主考官,从而控制学习者。考试的组织者的意志便是考试者被认为该有的意志或者是考试者意志发展的方向。一旦考试的组织者犯起浑来,将直接导致整个考试系统的崩溃,并且造成五种主体的净利益的绝对重大损失。
无论怎样说明,最后归结出来考试作用的发挥的决定因素都是人,对于考试之中出现的问题,其罪魁祸首还是人。而考试就其本身来说,其作用是客观的。我们对于考试出现的问题,不能肤浅的归咎于考试本身(事实上,考试本身有什么问题呢?事实上,这也是所有工具给人们引起的困惑。),而要看到考试当中的深层问题之所在。这样才能使得考试的作用充分发挥。
对于现今高考的主要问题的略微思考
说到这里,我想略微探讨一下对于现今高考的一些思考。当然这些思考都是基于我的上述的理论所得出来的结论。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高考本身是一项好制度。这同其他所有的考试一样。为什么这样说呢?从根本上来说,其适应了我国现今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具体来说,则理由有三。第一,高考之所以出现,就是为了改革以往选拔制度的不公平不公正与缺乏客观性和缺乏效率性的弊端而设计和诞生的。第二,高考在全国内设立了统一的标准,从而将全国的学生置于统一的一个体系之中,从而使得选拔的透明度极大的提高,并且由于注重的并非弱化了先天优势在其中的作用,有利于全国学生的公平竞争。第三,这样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使得考生的考试成本极大的降低,这极大的降低了经济状况对于考生的升学的影响。同时对于高校来说也是一个好事情,选拔费用的降低将有利于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教育和科研中。试想一下,如果取消高考,实行完全的自主招生,不仅对于高校来说,这是一笔极大的开销,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学生报考学校时报名费,搜集材料以及即送材料的费用,还要全国各地山南海北的来回跑趟已参加各校的考试等等,这足以让那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望而却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效优质生源的丧失。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虽然一直对于教育很重视,但是经济问题对于教育的影响还是不容小视。当然,如果我国真的能实现现代化和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那么取消高考而实行完全的自主招生还是可行的。
以上是我对于高考是一项好制度的论述。但是我接下来要说明的是,高考是一项好制度,并不意味着高考在现实中真的发挥了好制度的作用,也并不意味着高考在现实之中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目前来说,高考面临着一个不科学的局面。
我们的高考出题非常不合理。这当然是出题人的责任,同时高考的组织者也难逃其咎。我以语文为例来讲述,因为每年考试语文所引起的风波最大,引起的讨论也最多。我以为,“语文”这个词,应该这样来理解,第一就是“语”,意即语言。第二就是“文”,这个“文”如果让我们从深层去理解的话,应该有四重意义。这四重意义分别是文字,文学,文化和文明。所以合起来,语文课的内涵也就是语言,文字,文学,文化和文明。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由浅入深,逐渐从语文的表象进入他的精髓。然而,现今我国语文教育的一个大体环境就是,教育水平在从语言,文字到文学之后便停滞不前。对于文化和文明的教育始终处于一个缺失的状态。而文化和文明才是语文教育的精髓。当然,这是由于高考就局限于此才导致的。我们从每年蛋疼的语文高考可以看出,我们的高考对于语文考试就三个方面,一是语言,而是文字,最高水平到文学。然后对于文化和文明的话题以及内容则只字未提。这样的内容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公平公正的意味,实际上,他是一种强奸民意的行为。
实际上,语文教育和考试突破文化和文明的局限的步骤很简单。把前三个方面的具体形式给给化掉,语文考试对于语言文字都不考试,注重考查文学文化和文明这三个方面。对于文学的考试,我国已有相当经验,我在此不再赘述。而对于文化和文明的考查,其实也非常简单。只需出一张考卷,给学生一个联系国计民生的话题,让学生联系历史和现实,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分析现象,找出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这样,语文考试的形式就只剩下两项,一项文学,一项作文。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集中体现在其国民对于其国情的关心,通过这样的考试,可以真正的考查出我国的学生的创造力与个人魄力,可以深刻体现出我国语文教育的文化和文明内涵。
那么,为什么即使这样简单,语文高考和语文教育也没有取得突破呢?问题当然还是处在出题人一环。这个中的道理,留给大家去回味。
对于历史和政治考试,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对于理科考试,我则认为考试基本合理,可以维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