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蝲蛄吟唱的地方》:他的爱,让卑微的她活成了传奇
接触这本书,并不是因为它是一本畅销书,而是源于与闺女听到的一个关于蝲蝲蛄的故事。当然,开始看这本小说,就有些停不下来的节奏。
故事情节的开展引人入胜,双线展开的叙述方式,让人忍不住想要往下看到汇合的主线。小镇上,人人都熟悉的蔡斯在湿地离奇死亡造成悬疑的线索,湿地女孩基娅,独自面对生活的经历也深深吸引和牵挂着我的心。
6岁的孩子,被母亲抛弃,哥哥姐姐陆续离开酗酒的父亲,与不常着家,暴脾气变化无常父亲相处4年。原本以为开始的温暖,在父亲的离开之后变得更加艰难。独自撑起活下去的勇气,挣来第一份维持生计的钱,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生存难题与成长经历。
凭什么只上过一天学的她,最终成为了小镇的传奇人物,靠什么支撑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接下来,将从五个方面与大家分享这段阅读经历。
1、孤独。
2、人与自然的关系。
3、人性。
4、成长。
5、写作背景
孤独
什么是孤独?没有朋友,不能产生情感与灵魂的共鸣。基娅是孤独的,从小就被抛弃,独自面对生活。
父母营造的生活环境,除了面对贫穷拮据的生活,还得承受小镇居民的偏见。贫民窟的生活,被小镇居民不齿,甚至被成为“湿地垃圾”,这样的生存环境足够边缘化,融不进同龄人的生活,只能躲在远处观望。。
独自一个人面对的生活,第一次做饭;第一次做家务;第一次凭着对母亲的记忆种菜;第一次独自开船外出;青春期第一次的情欲与性欲;第一次例假...需要陪伴的日子,只能靠自己。
孤独的现实,也迎来孤独的内心世界。曾经拥有的初恋,突然的离开,纠结着的孤独日子里,只有湿地的动植物相伴。
人与自然的关系
苦闷的日子里,湿地的生态成了她最好的朋友。捕捞贻贝,让她10岁那年,在父亲离开后,赚到第一笔钱补给生存物资。
为了抢在别人前面将贻贝卖给老跳,经常半夜就要起来。一旦收满一个星期的贻贝,她就得面临挨饿的局面。没有抱怨不公,想办法做起了熏鱼的生意,为了活着。
湿地里美丽的动物羽毛、五彩的贝壳都使她的日子增添愉快的经历。观察萤火虫的发光频率,了解什么时候是交配的光谱,什么时候是攻击的光谱,让她感知到动物世界的奇妙,同时也是自然的本能反应。
大自然,教会了她生存的本领,饥饿时,获得补给;危险时,逃离躲避,记录湿地生态的动植物成为她最感兴趣的事情。观察它们,她明白了爱情的真相,通过诗歌,传达了一次又一次内心的苦闷与感受。
生平中6岁—64岁,出版了多本书,绝无仅有的,珍贵的收藏与记录,成就她传奇的人生。她与自然,融为一体,小动物看到她,只当是朋友,经常用粗玉米粉喂海鸥,经过鹿群,依然平静的风景。
人性
母亲离开后,独自去街上购物的日子里,善良的小镇店员教会了她钱币知识,甚至不惜多找几分,最后自掏腰包平账。
老跳夫妇时不时的帮助,常能帮助她化解生活中的困难。给小船加油,送去成长的衣物,青春期的基本生理卫生。
富贵与贫穷的阶层,又让小镇居民拥有抹不去的偏见。对肤色、对贫穷的歧视,让基娅被边缘化,人们通常用“湿地女孩”来称呼她。
人性中的善与恶,同时存在,又拥有挥之不去的魅力。
基娅的初恋泰特,让她尝到了父母离开后,被爱的美好。但同时,它又是那样的苦涩。还是个孩子的泰特,还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究竟如何规划?世俗的偏见,也没有勇气坚持自己的爱,默默离开的他,再一次伤害了基娅。
蔡斯的出现,让她想要抓住这份爱情,疗愈自己初恋的创伤。面对蔡斯结婚的承诺,选择交付自己的初夜,然而,报纸上蔡斯订婚的新闻,再一次伤害了这个孤独的灵魂。
选择用自然界习得的能力报复,是蔡斯结婚后,依然伤害她,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湿地的世界里,只能靠自己。
成长
基娅的成长,绝不至于对住所标本与动物积累的完善与整理,更是她内心深处与自己的和解,与母亲的宽容。
故事从被母亲抛弃开始,一直生活在希望母亲能够出现的渺茫希望之中。时间长了,这种希望也是一种迁怒,一种对母亲的怨恨。
成年后哥哥乔迪的探访,知道母亲的离开是情非得已,在父亲长期家暴的情况下,母亲已经神志不清。离开后一种生活在对孩子们的思念之中,死后心中的美好汇成了一幅幅画,留给了他们。
与蔡斯的爱情里,想要索取的是温暖,得到的却是背叛、玩弄、伤害。反击使她遭受法庭的审判,审判中她的孤独、她的无助,与善良的小镇居民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好与善良,终究战胜了偏见。
泰特的爱,也让她慢慢融化,重拾希望,共度余生。
写作背景
作者迪莉娅·欧文斯,生物学家、作家,在非洲从事多年的动物研究,美国佐治亚州斯通山脉欧文斯野生动物交流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是《国际野生动物》杂志编辑。
深耕一个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肯定是孤独的,这份孤独,也让他们也多了一份对专业的热爱与敬畏。与丈夫合著的非虚构类书籍,也让初次写小说迪莉娅,传达人性成长的意义的同时,多了很多真实、有趣的素材,值得回味。
如果你是一位悬疑爱好者,对生活、对自然充满热爱,这绝对是一部开阔视野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