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常会有孩子玩教具?

2022-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博苑云飞

在蒙特梭利班级,所谓玩耍教具,就是缺乏目的性。主要原因在环境和老师:

第一,老师会不会观察孩子?能否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示范?

比如,孩子对孔洞感兴趣时,示范插座圆柱体、串珠子的工作;数学心智刚萌芽时,进行数与量的对应示范。

这就好比孩子瞌睡了,老师恰好提供了枕头——当教具与孩子的需求匹配时,就不会出现随意玩耍的情况。

反之,如果是集体展示的,或者是老师安排布置的工作,不是由观察孩子而产生的针对性示范,不是孩子感兴趣的工作,它就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那么,就会出现游离或玩耍。

第二,教具的难度是否合适?

工作难度如果过低,孩子会觉得没有挑战、没有意思,他就会自己创造新的玩法。比如5岁的孩子操作插座圆柱体。

工作难度如果过高,孩子无法成功操作,没有成就感,也会放弃,或者改用玩耍来满足需求。比如3岁的孩子操作银行游戏。

第三,教室教具是否足够丰富?

一个蒙台梭利教室的教具应该满足每个孩子的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以混龄班为例,人均教具数量达到5-6件是一般水平,优秀蒙班可以达到人均10件以上。

孩子的发展是很快的,如果教室的教具满足不了孩子需求,他们就会自己开发。比如当孩子从小班组升入中班组,教室中如果语言教具、数学教具不够丰富,或者老师对语言、数学的工作不熟悉,孩子们就会出现聊天、玩耍、搭建、游荡的状态。

第四,老师的示范和引导

儿童是成人的模仿者。教师对工作的引导和示范,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自己是否很深入的了解这项工作的目标、要点?我们的示范是否缓慢、清晰?我们自己是否对这项工作充满了兴趣和好奇?我们示范的时候自己是否沉浸其中?所有这些都会传递给孩子。

总之,孩子的状态不对,就要从环境的预备当中去找原因。这个预备,既包括了教具、工作材料的完备,也包括了教师的预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