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印象
所说的中科院,指的是玉泉路地铁口的原来的研究生院,现在的国科大。因为过了玉泉路就是八宝山,所以印象里老觉着挨着八宝山,其实其位于八宝山东麓。以前因为电子对撞机,一直觉得挺神秘。
真正熟悉一些还是在中科院的小球场踢球开始,其实踢球而言,哪里都有球霸,这里就有,据说是校办工厂的,看着挺仗义,脸却变得快,话也难听,亲眼看到几个研究生同学挨训以至于挨打,所以踢球的时候离他们远一些,所以近几年中超有球霸,那是肯定的,一样的东西。如今我已不惑,也不见了老球霸的身影,也不知现在哪里仗义,或者干着一些老炮儿们该干的正事儿。
最为让人感兴趣的却是一进南门的礼堂,与教学楼比较起来显得陈旧和古朴,但其中透露出的古朴和典雅,让人折服,门口的松竹,以及旁的洋槐树,西风烈,松有声,竹轻摇,却不曾折服,无不彰显着一种文人的品质和学术的氛围。
虽然放假的时候很安静,虽然即便是学期中也不会有郎朗的读书声,此处的是一种研究的氛围,学术的气息。除了教学楼和宿舍楼,一般教研室或者是研究所的房子都最多是两三层,颇有些西方古朴大学的样子,想必当初这里也是一大片的荒地,不用太过于紧凑,没有太过于局促的感觉,显得挺有文化的。
想想曾经隶属于这个集体的大牛们,实在是太多了,实难理清,说到中科院不得不提郭沫若,第一届院长,大家风范,文学造诣极深,以及与鲁迅当初的斗战,和那个戏谑,笑谈,“远看一只狗,近看郭沫若”,可见以前的论战比现在要激烈许多,孰是孰非,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切都难以评判,以及解放后其所表现出的文人的懦弱。但“他协调科学院各部门全力支持军工部门,使得两弹一星的许多基础性研究工作在中科院完成”,历史会公正地评判一个人,一切交由历史去评判。所以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敬重一些事情,而对于人,不论出于怎样的目的,很难去全盘否定,因为全盘否定本身就是一种不客观,所以我们需要在许多层面上向郭老致敬,无论文学以及社会人文层面的成就,还是主政一方之于科学本身的贡献。
一句话,不要老拿眼睛盯着别人的不足和过错,可以那批判的眼光看待任何事,但批判的前提不是去消灭谁,所以批判的人容易一不小心就将自己的小抖搂出来。
近几年,渐渐有应届毕业生从那里过来,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他们的务实和严谨,以及扎实的基本功,所以从内心里认可其已经转变成为了国科大。
冬日的玉泉路,中科院澄澈的天空下,冬日假期的校园,只见白发的先生,少见长发的女生,寂寞的球场,堆积着加拿大白杨枯黄的样子以及柳树干枯的枝条,风骤起,宿舍楼下的红灯笼摇摆不定,只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留学生,裹着衣服,奔向食堂,狂风中,一排排自行车安然倒下,做着春天的美梦。真好,没有喧嚣的校园,以及干净的天空,冬日午后,静静游走,用心去感受,之于科学的热爱和崇敬,之于先贤们的景仰,大学之大,在这一刻,似乎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