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篇(10)|孔子答子张崇德辨惑
2025-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晓丽优雅
[原文]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译文]
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诚信实为主,唯义是从,这就可以提高品德。喜欢一个人就希望他长寿,厌恶一个人就希望他马上死去;既希望他长寿,又希望他死去,这就是迷惑了。《诗经》说‘这确实对自己毫无好处,只是使人奇怪罢了。’”
[解读]
子张,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期陈国人,孔子晚年重要弟子,位列“孔门十二哲”,儒家八派中子张之儒创始人,主张“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尊贤容众”,推动平民教育发展。
崇德:指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
惑:迷惑,不分是非。
徙义:徙,迁移。向义靠拢。
孔子认为能按照“忠信”“仁义”的原则去办事,就可以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否则,感情用事,就会陷于迷惑之中。“忠信”指为人诚恳,对工作尽心尽力,并且能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而忠信又要符合仁义的规范。
[读后启示]
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自我反思、学习先进、实践行动、接受他人批评、培养同理心、注重细节、树立正确价值观、阅读经典著作、加强自我约束、保持谦逊态度、培养感恩之心和营造良好环境。
生命的里程漫长而艰辛,在这现实的社会里,所有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悲是一天,喜也是一天,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喜乐呢?其实,我们都可以设计自己的人生,安排自己的喜乐,善待自己,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不攀、不比、不强求、不计较,怀一颗感恩之心,释怀所有的爱恨情仇、恩恩怨怨,过眼里有光的日子!
善良,是人性中最璀璨的光芒,它照亮了黑暗,让世界充满了爱与和平。世间万物,皆因善良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