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速读(1):《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
拓展阅读:沙拉的速读系列(目录)
智能时代,现在一个炙手可热的词汇,有人开始担心目前从事的行业在将来是不是会消失,被替代的我们将何去何从;有人也开始庆幸生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将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享受生活。
不可否认,从农耕时代到工业社会,再到现在的现代社会,人们的非工作时间越来越长,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崛起,我们利用这些剩余的时间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富有创造性。从娱乐聊天到创作分享,慢慢地,我们从一个接受者变成了一个创造者,而这个时代也毋庸置疑地变成一个人人都可以发声被别人看到的时代。
这样的创作和分享是什么?这就是“认知盈余”!《认知盈余》一书来自美国的作者克莱.舍基,其在纽约大学任教,曾于美国多家权威题上发表有关网络科技未来的热门文章,在互联网界享有盛誉。
1、认知盈余是什么?
要理解“认知盈余”的概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公民盈余”。这要追溯到工业革命初期,在英国,工人们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下班后的时间热衷于喝杜松子酒。工业化使得人们有了明显的自由时间,尽管大部分人在刚得到这样的际遇之初是随意挥霍它的。这部分时间就是所谓的“公民盈余”。
后工业化时代,社会协作效率越来越高,大量的公民盈余出现。于是,人们开始将它们消耗在看电视节目等娱乐项目里。经统计,仅美国一个国家的人民,每年看电视的时间约为2000亿小时,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
来到了互联网时代,人们拥有了电脑、手机,只能通过电视、电台等媒体单方面输出的时代结束了。人们既可以观看数字内容,也可以创造、分享内容。
当然,一个人的创造的能量价值是有限的,所以认知盈余的效用前提来自于大规模。只有规模足够大的时候,才能创造一种全新的资源。比如对于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传统媒体需要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才可以记录到案发现场,而在互联网时代,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媒体目击者,那获得这些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变得轻而易举。
受过教育或者有着特殊技能的人们,利用“公民盈余”带来的自由时间,通过创作和分享产生了工作时间以外的价值,只要这种微小价值的体量足够大,利用一定的便利工具,通过分享的推动作用,则会产生巨大能量,作者克莱.舍基称这种能量和效用为“认知盈余”。
2、工具对于“认知盈余”的重要性
关于创造和分享似乎是人类古来有之的动机,但是形成“认知盈余”似乎是互联网时代才出现的新事物,这是因为除了时间以外,新兴工具的便利性为它的出现创造了机会。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行业都被颠覆,比如滴滴解决了出行难题、人人都可以成为商家、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如今已是平分秋色。
我们在生活中其实拥有大量空闲的时间,而这些工具则为我们这些空闲时间的利用创造了多样化的机会和可能性。
3、什么引导我们愿意参与到没有薪酬的分享中来
一是来自热爱的动力远超金钱的诱惑。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搭积木实验,两组搭积木实验者,最终发现无报酬的一组热情远超有报酬的哪一组,人们的内在动机包括自治和胜任感的愿望,这些远比金钱来得重要。
二是鼓励慷慨的文化会让参与者更加慷慨。如果一个分享的社群里鼓励新人加入,鼓励分享,那在人们内外动机的激励下,参与者会更加愿意分享。
三是及时得到反馈的成就感。人们总是热衷于寻觅同路人,结伴一起做某些在他们眼里看来很有意义的事情,并与他们热情的交流,自己的分享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分享的欲望和成就感将进一步增强。
4、认知盈余的终极价值是“公民价值”
由于规模的不同,分享的形式可以大致分为四类。
一是个人分享,每个人都是以个人身份参与分享和收益,有可能这些价值也是微小的,比如分享一些搞笑的视频,分享一个可以当成表情的滑稽图片,像国外火热的“大笑猫”,去年被恶搞的“蓝瘦香菇”等;二是公用分享,这种分享往往在一个协作群体之间产生;三是公共分享,试图创造一种公共资源,要求参与者更为开放,比如维基百科、百度知道;四是公民分享,是以改良社会为最终目标的,比如Ushahidi平台,这个平台来自肯尼亚,它信息量的广度、影响力超过了普通媒体,最终甚至改变了政府的执政态度。
认知盈余的终极价值正是寻找“公民价值”,这样的价值才能得到更深远而广泛的传播。
看到这本书的最后,我想到了简书。简书正是“认知盈余”最具体的体现。从创立之初的“找回文字的力量”,到现在的“交流故事、沟通想法”,简书始终在营造一种简单分享的慷慨文化,并致力于始终保持正能量的导向,正是这样的文化,才让无数追求进步、热爱文字的作者愿意留在简书。
在自由时间里,如何利用它,或许我们都应该好好斟酌一番了。
如果喜欢我的速读系列,可以关注我哦,谢谢大家的支持。
拓展阅读:沙拉的速读系列(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