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在尖叫
文|程宜家
我每天清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不知羞耻的去摸枕头下的手机。
昨日,依旧是重复着这样的动作,看见大清早的班主任发在群里的呐喊:孩子们,你们还记得你们的梦想吗?你们还在一天天碌碌无为的生活吗?
这一问,猛然把我从浑浑噩噩的沉睡中拉醒。好像那一瞬间又回到了高考前那些不停奔跑的岁月里,在雨中奔跑着去食堂吃饭,在深夜十一点的月光下奔跑着回去宿舍睡觉,在下课的铃声刚落下,奔跑着去厕所。那些日子,以为比别人跑的哪怕快一秒,就又多了一份赢的胜算。那些日子认为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是梦想。那些日子我们每天在大清早的操场上嘶声呐喊,喊着我们高三二必胜的梦想,不敢丝毫懈怠的坚持着梦想。日日挣扎着从失眠中醒来,又规划着明天的学习任务。
我们十八岁!!!我已经很久没有那么努力过了,我已经冷落了梦想好久好久,我也忘记了当日高中班主任,那个在我心里同父亲一样伟岸的人的淳淳教诲。
十八岁那年我才意识到什么是梦想,十八岁那天我们跨过成人门,班主任像父亲一样为我们一一带上帽子,切下蛋糕,我们举起小小的拳头,一个个像个小大人,那么天真却又认真的站在讲台上喊出我们的梦想,喊出我们要考去哪个大学,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要去哪个城市,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那真的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日日煎熬却又日日快乐。
这一年,我剪掉了蓄了三年的长发,也剪掉了我的梦想。大学生活已经半年过去了,我收获了什么?我什么都没有收获到。平庸至极依旧是平庸至极,依旧是被淹没在人海里重复着日复一日碌碌无为的生活。
以我目前对待生活得态度,三年半后能得到我所期望的吗?我什么都不可能得到。
我的价值观已经开始扭曲了吗?是啊,我对梦想的定位已经越来越低,我已经开始自甘于平庸的人生。
沉默在尖叫可是在十八岁以前,我还没剪掉留了多年的长发。高三的桌面上也还留有黑色签字笔刻下的信仰。那是一段与时光的对抗。
自小我就一直是个不肯安宁的孩子,即使是平静的外表下也没能隐藏住那颗女贼的心。高考成绩出来后,着实出乎了家人的意料,像我这样的学渣竟然也能考上二本。对,那段日子我迫不及待的渴望着独立,渴望尽快离开家去遥远的地方,渴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渴望着荒凉无垠的沙漠,也开始猛烈萌生对文字的热爱。
吱吱叫的轮子有油吃,而像我这样不爱吭声的孩子,自然就不会讨人喜欢。自小姐姐就乖巧听话懂事,又长得漂亮,常常听到有很多亲戚朋友对姐姐聪明与漂亮的夸赞,每当这时,我总觉得自己像只丑下鸭杵在那里显得如此格格不入。稍大一点的时候,就开始有调皮的男孩子递来情书。嘿,那时不是不羡慕的。那时我常常坐在镜子前,自卑于那张过于平凡的脸。大人认为我是一个孤僻难相处的孩子,厚厚的几本日记里面,记载着我每天的喜怒哀乐和那些不愿意与任何人分享的心事。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没征问家人的意见,自作主张填到了遥远的大西北。听说那里有神秘的敦煌石窟,有一望无际的沙漠,还有田震歌里面美的一塌糊涂的鸣沙山和月牙泉。但纸是终究包不住火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后彻夜难眠。看到母亲泪眼汪汪的不舍和父亲熄灭了的一堆烟头。再坚固的心墙也在此刻轰然倒塌。
爹妈疼爱闺女,他怕闺女远涉千里水土不服会生病。
爹妈疼爱闺女,他怕闺女远嫁万里从此孤苦无依。
爹妈疼爱闺女,他怕闺女一人车程漫长遭遇不测。
爹妈疼爱闺女,他怕西北的坏天气侵蚀了闺女的“美丽。”
……
好在,没被录取。
我是生于90后的一代人,我们都是。却不知该为这一代人勾勒怎样的轮廓。也许是因为我们依旧太年轻,年轻的不敢去预测未来。书中将50年代的人定义为“受伤的,迷惘的,思考的,被耽误的,战斗的。”将所有出生于60年代的人定义为“我成长于理想破碎的年代。”若此刻非要用一个词来定义我自身,那一定就是愚昧至极。
我也越来越惊慌失措于未来的样子。
对世俗生活的肯定是很多人所拥有的特质吧!我是,我的父母也是。他们以为,大学毕业以后守在家乡的小城里就是最好的生活姿态,这样的人生一眼便可望见未来。求职,相亲,赚钱,买房,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忙于柴米油盐酱醋茶。重复着日复一日波澜不惊的生活,直至生老病死。
我们天真又世故,我们疯狂的呐喊着孤独。
好在幸运的是我还年轻,我们都还年轻。
未来也会在不可测知之时掀起惊雷。
成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