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手机的一天,你想象过吗
朝生暮死地去面对每一天,是每一天。
—01—
昨天临睡之前关掉手机屏幕后,习惯性地把手机放在床头左侧。
好像我已经习惯了每天有这个冰冷机器的日夜相伴我长达十七八个小时,这早已远远超过了我和家人和恋人相处的时间。
清晨睁开眼后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查看微信,深夜闭眼前最后一件事也是与手机有关,或许并不单单是我会如此,甚至许多人也是如此。
假如有一天,我们身边再也没有手机这个东西,那么大家的生活会变得怎样呢?
当然,我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事,即使没有了手机也定然会有其他更有科技含量的智能机器会将其取代。
这次我会突发奇想的写关于这个话题,纯粹是当做饭后茶余闲暇之谈。
—02—
2010年的一个夏天,我才拥有人生的第一部手机,当然也不是什么智能触屏手机,而是真的可以用来砸核桃的诺基亚砖头机。其实称它为砖头机不免有点言过其实,因为它的机身才不过是拳头大小。
那时的我还没成年,第一次离家几十公里远赴高中,本来我是不需要用到手机的,但在家人的再三要求下,我只好选择服从他们的要求,随手拿了部老人机塞进背包,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那时候手机对我而言,不过是一个可以发短信打电话,无聊时可以玩玩贪吃蛇的一部机器,也说不上有多智能。
就算没有手机在身旁,也不会觉得有丝毫忧虑感,因为对手机没有依赖。
—03—
反倒是现在,智能机器普及之后,手机成了大家最亲密的陪伴,时刻不能离身,只怕不够痴缠。
在那之前,手机有电没电对我来说都不会有影响,可如今是,电量一旦提示剩余不足20%,大家便唯恐会失去什么贵重东西一般,恨不得立马奔跑回家拿上充电器给手机好好的充满电。
说来也是好笑,当你眼睁睁地看着电量从20%到1%最后关机,就好像目睹了一场生与死的别离,因为它是我们的亲密好友,一个几乎知道你所有秘密和隐私的陪伴。
手机越来越智能化,也越来越懂得我们的需求,它就像是知心好友,在我们开心时陪着我们拍照记录分享,难过时也会默默地守在身旁,贴心到让你有足够的勇气一无所有的肆意出游,因为有它就够了。
直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手机已经成了第二个隐形的我自己。它看似不存在,却又对我们无所不知,就像是藏在我们身体里的黑匣子。
写到这里,我开始在思考:如果没了手机,我的生活会变怎样?
抱着好奇的心态,我决定尝试体验过一天没有手机的生活。
—04—
起床后,我下意识地伸手去摸本该放在床头柜的手机,结果却发现它不在原地,这对多年来习惯如此动作的我简直是个意外。
我迫不及待的掀开被子下床去寻找手机,看看是否掉在地上,要知道对于有长期赖床爱好的我,在一醒来就立马离开被窝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当我找了一会苦于无果时,才登时想起,昨晚睡前我已经将手机锁在抽屉里了。
我知道我已经患上了手机的瘾。
一想到可能微信里有人找我,我的心便开始瘙痒难耐,曾经好几次想要去拿出手机,好好的爱抚它一番,幸亏还是咬牙挺了过来。
早餐过后,我回到房间,呆呆的坐在椅子上,任由脑袋空转,其实余光正在四处打量着那不足10平米的小地方。
当目光触及书桌上的一本本积了些许灰的书本时,我本能的开始闪避,假装自己没看见。
脑海里忍不住地回想,以前读书的时候,我并不是这样的。那时还用着诺基亚的我,可以浪费一个上午沉溺在书籍里。
或许是因为那时候手机真的不好玩,也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我其实不喜欢虚拟的世界。
反观现在的自己,光是要安静的坐着都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因为没有手机玩就像是吃饭没有菜一起下饭,那种滋味说不出的奇怪。
又呆坐了几分钟后,按耐不住的我终于选择随手拿了一本书出来阅读,那是王小波的《白银时代》。
至于书的内容好不好,我也不去多说,这算是私人阅读喜好。不可否认的是,一开始翻开十几页,我都是强忍着厌倦一行行的读下去的。
前人“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而我是多日不读书,便觉看书味如嚼蜡,大概这就是久在酒醉灯红的陆地上奔跑,而远背书海的下场吧。
万幸的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而不是选择向被锁在抽屉里的那个5寸大的冰冷机器妥协。
—05—
整个早晨下来,最大的体验是:书中自有其中妙趣,还有书中的温度、厚度,都是实实在在的体会,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和遐想空间远非那五彩斑斓的智能机器所能比拟的,当然书选得对也很重要。
当代的许多人用手机找工作,用手机工作,用手机放松,被手机管理。一旦脱离了手机,可能更多是不适与茫然。因为手机已然成了大家的假面,一张我们未必会想展示在众人面前,又或是通过虚拟把自己包装成那个理想中的人。
最后关于我那一天是如何度过的,也不太重要。值得庆幸的是,这漫长的一天里,我想到了许多以前不曾想到过事与问题,也似乎对生活的本质有了些许浅显的领悟。
达摩面壁打坐参禅了9年(也有人说是10年),远离一切尘嚣后的他,最终大彻大悟成为得道高僧,当然,相较之下我的短暂一天反而显得不足为道。
没有手机的一天,确实会是过得看似很无聊,但这不能成为理所当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