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哲思简友广场

循发展之道  修《老街》新卷——兼议《黎里镇志》总撰思路的创新

2020-09-08  本文已影响0人  邵冬辰

二、正论:遵循发展之道,创新编修《老街》卷

4、人民为本  直录全新内容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伟人还指出,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主要方式表现为以变革生产关系为使命的革命斗争和以提高生产力为目的的生产活动、科学实验。《老街》卷秉持实录历史、鉴照现实、策励当代的编撰理念,努力发掘黎里人民贡献于历史前行的珍贵史料。

其一,讴歌以振兴中华、从事革命为己任者。

《老街》在特设的第十二章《革命活动遗址》中,推介了十处曾经在开展革命斗争、争取人民解放的革命历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革命者活动之所,以直录白描的手法,重现其历史荣光:

民国5年(1916年),共产党员张应春进女校高小(今建新街46号)读书;民国14年春,张应春“受黎里女校聘请回家乡任教”;民国16年4月11日,张应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6岁。该处今设张应春烈士读书、工作旧址。

民国14年(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柳亚子等在今梨花街28号“发起成立‘黎里国民外交后援会’,组织宣传演讲、散发传单、发动募捐等反帝革命活动。”该处今设黎里国民外交后援会旧址。

民国14年(1925年)7月15~19日,第四高等小学校长毛啸岑在校内(今南新街庙桥弄18号)“举办夏令讲学会”,“讲学者有中共党员侯绍裘、杨之华、沈雁冰、杨贤江、肖楚女、陈望道、王一知、姜长林、刘重民、黄竞西、董亦湘,还有朱季恂(国民党左派)、张仲友(教育界人士、张应春堂叔)、邵纪昂(进步新闻工作者)等”,“每日听课者甚多”,“市民听说是名人演讲,蜂拥而至,一时街道堵塞”。该处今设夏令讲学会旧址。

民国27年(1938年),“武抗”黎里联络点设今老街上岸楼下浜25号,中央情报工作者丁秉成在此秘密联系苏南抗日武装力量,“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将爱国武装“编入部队”。

民国29年(1940年)9月,中共淞沪地委吴江联络点设今梨花街西王家弄1号、5号,夏明辉以“开设‘大同’文具店作为掩护”,由金佩扬具体负责“发展党组织,开展抗日斗争”,“搜集情报”等活动。

民国33年(1944年)2月,中共浦西工委联络点设今老街北栅城隍庙秋禊桥堍,中共浦西工委书记陈正(振)之会同金佩扬等以“开设糖坊”为掩护,联系周边,领导开展“地下党的工作”。

民国34年(1945年)11月,翳桑文艺研究社设今中心街13号医药商店下滩,中共淞沪工委淀山湖地区特派员沈小方(肖方)批准成立“翳桑社”,“由党员丁铎、吴关龙负责”复编“文艺刊物《浅作》承前出版”,并“以文会友,进行党的宣传活动”。

民国36年(1947年)冬,中共黎里支部秘密印刷厂设今老街道南桥堍九南街46号,印刷厂“分厂”设镇东栅原乾丰米行,地下党员平静人等同志于此“翻印《新民主主义论》《中国共产党党章》《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10多种党内文件和学习材料”,当初的“油印文件和滚筒、油墨罐等工具”陈列在苏州历史博物馆。

民国37年(1948年),中共黎里支部联络点设今何家浜西平楼街32号,在这以“小小商店”为掩护的联络点,吴(江)嘉(兴)工委书记金佩扬领导地下党员,开展“地下党内的活动”,召开“小型会议”,“部署并发布”“击退土匪胡伯龙”的“战斗命令”。

民国38年(1949年)4月28日,地下党“在夏家桥区公署”组织“武装力量击退土匪进攻”,“黎里镇的粮食、武器、文书档案等得以保存”。该处今设击退土匪胡伯龙处。

十处革命活动遗址,记录革命先烈的足迹,激荡反帝斗争的风云,闪耀民族解放的曙光,寄托民主革命的心声,昭示祖国新生的希望。志文所述,读之令人动容:“大庙召开黎里公祭被帝国主义惨杀烈士大会。……三千多人臂缠黑纱……会后二千多人举行游行示威,沿途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声震屋瓦,道旁观者无不肃然起敬。”哀愤中彰显了水乡儿女在钟情于小桥流水的温文尔雅之外的另一种情感表达:仇视魑魅,金刚怒目;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注】图片来自《黎里镇志》,如侵联删。

(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