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枝头春意闹

2023-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百合花的微笑

春意渐浓,听意公子讲“红杏枝头春意闹”,娓娓道来,代入感太强了。

                      《玉楼春·春景》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译文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东城渐觉风光好

“渐”字,很有讲究,它是慢慢地,不是顿觉,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有一种大幕徐徐拉开的层次感。

如果我们把它想象成为一个电影的开篇镜头,那可能是一个很慢的运镜。

镜头在主人公的背后,我们跟着他在东城漫步,随着他的移动,春天的色彩好像一点一点地在镜头前展开。

然后下一幕,他来到了游船上,我们跟着他的目光看见了什么呢?

縠皱波纹迎客棹

波光粼粼,阳光下,湖面上的波纹,就像是被揉出褶皱的纱一样。但此刻,太阳一定不是热烈的。

因为当我们顺着他的目光往岸上看,看到的是——绿杨烟外晓寒轻。

绿杨烟外晓寒轻

清晨的寒气还没有完全褪去,翠绿的杨柳枝头还笼罩着一层如烟的薄雾。

当画面进行到这里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隐隐约约能感受到春天的色彩了。

从东城漫步开始,浅浅的金色的湖面,淡淡的青色的杨柳叶,薄薄的半透不透的白色雾气。

然后,这个时候最热烈的色彩出现了,也就是最有名的那一句来临了。

红杏枝头春意闹

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面,高度评价这句话: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是这首词上阙的词眼。

三四月份陆续开花的红杏,盛开的时候,一朵挤着一朵,好像争先恐后要出来一样。

“闹”就是年轻,就是热情,就是澎湃,就是喷洒出来的生命力。

这明明只是一个字,但我们却能感受到一个画面,这仅仅只是一个画面,但我们却又仿佛听见了声音,红杏枝头春意闹。


你相信植物也会有人的情感吗?

《可它爱着这个世界》中的一段歌词:它仍对你第一万次展颜微笑了,小心翼翼却也略显笨拙,而你从未得知渺小的温热,多么动人心魄。

现代科学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结论,植物到底有没有情绪?

但是,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这本书里说:

董其昌(明)说:“诗以山水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艺术家禀赋的诗心,映射着天地的诗心。山川大地是宇宙诗心的影现;画家诗人的心灵活跃,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

我觉得文学和艺术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好像是在现实世界之外,创造了一个融进我们生命情感的,而且还具有宏大瑰丽想象的一个平行宇宙。 

我们所见的一花一草,在现实当中,也许就是花草,但是诗人却看见了生命的“轻”,生命的“闹”。


当上阙已经把整个情感拉到最灿烂,最热烈的时候,下阙的情感,却开始有了淡淡的忧伤。

上阙的景那么美,其实就是为了衬托下阙的情那么难。

难在哪里呢?难就难在冲突感。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浮生与欢娱的冲突 ,金钱与快乐的冲突,我们有时候喝酒喝到微熏的时候,常常会感叹:人生苦短,浮生若梦。

这里的恨,并不是怨恨的意思,而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生命的苦总是看起来要比快乐多很多,更深的无奈是,当我们喝完了酒,明天继续打拼赚钱,埋头苦干的时候。我们却总会忘记要快乐。

一个人一生的盛放,能够有几回?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词里面写到“斜阳”的意向有很多: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北宋.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北宋.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好像夕阳在艺术家和诗人的眼里一直有一种很复杂的情感。

你说它是绝望吧,但我们又知道,太阳还没有落下,黑夜也还没有来临;

你说它是希望吧,但我们又知道,太阳一定会落下,黑夜也终将会到来。

所以,内在似乎有一种很天然的冲突感,饱含着希望与绝望,温暖和悲怆,眷恋和感伤。

为君持酒劝斜阳

“劝”字,用在这里特别好,因为百分之九十的劝是没有用的。

比如:“我早就劝过他了”,“你怎么就这么不听劝呢?”,瞧,是不是,劝都没有用。

其实作者也知道没有用,所以最后一句话便是——且向花间留晚照。

且向花间留晚照

“且”:姑且,有没有一种无力感呢?

你姑且这么做吧,姑且向花间多留一点晚霞吧。

为什么要多留一刻?

回顾整首词:

他们从薄雾蒙蒙的早晨,聚到了晚霞漫天的黄昏,猜想这一定是一个欢乐的聚会!

要不然他怎么会感慨:浮生长恨欢娱少。他喝到微熏之处,喝到意识朦胧之间,直接就“为君持酒”了,来,我替你敬了!

所以越欢乐,内心就越舍不得。


作者宋祁和欧阳修一起合编了《新唐书》,前后历时17年,终于在他62岁花甲之年完成。因为撰书有功,他被提拔为左丞工部尚书。这首词是他当尚书时候写的,他也因此被更多人记住,人们叫他“红杏尚书”。

而这首词写完以后一两年,他就去世了。当他举起酒杯,在感慨韶华易逝,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了,他在这首词里完成了对春天完整的感受。

从“东城渐觉风光好”的迎春,到“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探春,再到“且向花间留晚照”的惜春,他在写春天吗?这分明是在写生命本身嘛。

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诗歌,其实“诗无达诂”,就是诗词并没有一成不变的解释,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融入自己的生命经验和生命情感的时候,他也可以有自己的,独属于自己的感受。

而这些感受释放的地方在哪里呢?

就是在诗歌里的每一个字上,诗歌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字。

就像是今天我们也许不记得宋祁,我们也无法做到对这首词全文背诵,但我们会记得“红杏枝头春意闹”,我们会记得这个“闹”字,带给我们的热烈感。

毕飞宇老师在《小说课》里面,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

小说的计量单位是章节,

散文的计量单位是句子,

而诗歌的计量单位则极其苛刻,是字。

……这是诗歌的艰辛,也是诗歌的乐趣。

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我常说,要想真正理解语言,最好的办法是去读诗,它可以帮助你激活每一个字。

诗歌是由字组成的,反过来,也只有诗歌才能最大范围地体现字的终极价值,诗歌彻底地解放每一个字。

请注意,我用了一个很有分量的词,解放。

当一个字遇上好的诗句时,它会亢奋,它会载歌载舞,它会流芳千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