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IDC - 九点发声

运营日记 003:2016.11.17 开启行动学习的新篇章

2016-12-17  本文已影响13人  hakuxxx

2016.11.17 星期四

明天是周五,第十六周讨论会就快结束了,作为第四个月的总结,我想我们已经大概知道了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了。

我并不知道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那么喜欢思考问题的。因为我记得大学在学习工业设计的时候,那个时候根本不会考虑这么多内容,那个时候能找到一本不错的犀牛教程,就已经很开心了,因为书店里面很少有这类书籍。找到一本不错的书,就照着上面不断的去实践与练习。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现在的这些设计思维,并没有形成现在的这些思维模式,也并不知道如何去考虑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仔细想一想,我大概是在工作了若干年之后发现自己好像一直没有特别大的长进,然后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种种经历。想要找到产生这个情况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是我不够努力吗?一开始我也不知道如何去思考这些问题,但是我通过对自己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去思考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然后去和我的老板和设计总监去聊我的想法。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善于发现自己问题的人,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在他们的口中得到了我自己到底有什么样的问题。

大概从四年前开始,不管是我的工作方式,团队协作方式,还有公司的选择上,我都在不断地思考这些具体的细节,不断的和我的同事与同学沟通他们的合作方式。不断在比较不同的公司之间,协作模式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其他的公司工作效率高?然后在总结到自己的工作经验之中,不断的去调整我所有的工作内容与形式。当然一开始我没有想的这么透彻,只是一点一点的不断去总结与反思,大概每两个星期或者每一个月,我最少要和朋友深聊两到四个小时。通过和他们的沟通与交流,我能够更加意识到到底我出了什么问题,我的团队出了什么问题?他们的公司里面又存在着怎样的问题?这种长达数年的习惯,使得我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而这些思维所形成的影响,直接影响了我现在的择业,以及我的工作方式。

对于一个习惯不断思考与总结问题的人来说,如果你没有做出特别大的成绩,周围的人会给你贴上一个眼高手低的标签。然而我自己知道,思考的力量对于我的帮助有多大,但我还需要通过一种方式让思考的效用放大。我能感受到自己进步与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大程度受到思维方式的影响。比如我能够毫不犹豫的为了我喜欢的事情去学习那些我从未接触过的东西。这一点,在很多人看来其实是非常难做到的。

在我们的社群里面,每天都有人在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很多时候就是,你可以去看一本书,而不是在这里问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但是看书这件事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真的有那么困难吗?你们觉得,不刷朋友圈,不发微信和微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吗?在我看来,把一件所谓困难的事情变得不困难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你的思维模式。你之所以认为这件事情你必须得去做,首先是因为你认为它很重要,那些你不想去做的事情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你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有的时候,我们不断去重复一些正确的废话。为什么这些话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没有任何帮助呢!原因可能是:你认为这些观点是正确的,但却认为这些管观点并不重要。之所以每天都有人去问手绘和软件的问题,那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件事情很重要。而人总会去倾向于选择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先去做。但大部分人不知道他所认为的正确的东西很有可能是错的,这不光出现在初学者身上,即便是工作几十年的人,也同样会有这样的问题。

人对于一件事情的认知会经历四个阶段: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道自己知道

我花了4个月的时间只告诉别人一个事情【你需要认真思考】,这件事情我都没让他们理解透彻(也可能知道思考很重要,但感受不到有多重要)。我仅仅只是传达“你需要认真思考”这件事情,还完全没有涉及到“你该如何去思考”。要达成“让他们认识思考的价值”这个结果,需要让他们看到自己改变思维模式或者深度思考以后,对自己产生的变化,以及这个变化带来的正面效果。

所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流程是这样的:

1.让大家知道思考的重要性
2.让大家【一起】练习如何思考
3.思考以后【一起】去实践,总结经验
4.大家【一起】交流实践的结果和感受
5.继续【一起】进行新的思考

循环下去。。。

【一起】非常重要,这就是让你坚持下去的动力,直到形成习惯。有的人习惯独自思考和独自实践,但交流还是需要一起的。自我反馈效率很低。

★一周★
交流是什么?

★haku★
九点发声,思维酷,简书的评论,都是交流。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正反馈,用交流来判断你做的好或者不好,哪里好,哪里不好以及如何改进。

输入(阅读,倾听,观看)
输出(思考,写作,实践)
反馈(评论,建议,体会)

三个过程不断循环形成学习。

★一周★
那我读一本书 看一集电视剧算交流吗

★haku★
不算,只算输入。

★一周★
如果这其中加入自己与书中的观点对比 是否算反馈?

★haku★
也不算,那只是输出。当然,你看完书,对自己的过去经验和思想做出评判,也算反馈,自我反馈。

批评和自我批评
反馈和自我反馈

我为什么要强调大家互相反馈效率高?你自我批和被10个人批评,谁的效率高?

★一周★
十个人的观点对我的反馈和一个人的对我反馈
这两者的价值上如何权衡

★haku★
如果是100个人呢?价值取决于有没有发现你之前没想到的问题点。而且很多时候,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即便是你以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也可能是错的。

举例:

我以为我做的事情(传递深度思考很重要的观念),很多人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和听懂(毕竟我告诉同事以后,他们很快理解了并开始实践),然而同样的事情给没有工作经验的人说,对方是一脸蒙逼的(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

当我以为“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语音讨论或者文章”来继续深度交流,让对方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我以为“自己只是不知道更好的表达方式”,导致大家理解的没有我同事快),实践以后发现其实我以为的是错误的。

而我发现这个错误,是我必须实践以后从别人的反馈那里才可以得到的,我自己是很难想到的(也许其他人做之前就可以想到)。

所以每个人都有很多“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需要靠反馈来让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发现的过程,自我反馈的效率很低。很多人工作很多年,学习很多年,还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工作方式是效率极低甚至错误的方式。我相信阅读《学会提问》《如何高效率的学习》这些书籍就会有这种感受。

用更加简单的例子来说

火影忍者里面,为什么鸣人后期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佐助?佐助就是典型的自我实践者,而鸣人拉着一帮人(老师,同辈,前辈,甚至是敌人)和他组成了学习共同体互相反馈。他自己的影分身,也是一种裂变的自我反馈,其实就是在靠他人反馈,只不过“他人”是他自己的分身。

★橄榄★
…就我自己而言我在学习思考方面的学习来自碰到问题时强烈的困惑推动我去看书,所以在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上可以理解,也知道思考的重要性,看来我的问题是一直闭门造车,没有走出去呀!

★haku★
是的,不要走佐助那条路,最后会孤独终老。学习鸣人,建立链接,链接越多,成长越快,这才是互联网方式的提高效率。

橄榄,我记得你很久就在IDC参加讨论了,但是一直是在听。是什么导致我们的讨论会对你产生不了影响呢?也有很多人第一次参加就特别积极的发言说话,我也不知道他们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那么活跃。但起码说明,网上说话这件事的门槛应该不高才对。

★橄榄★
我自己的原因的话说白了就是没有这样交流过,习惯性沉默地听吧,虽然自己也明白这样效率不高。

★haku★
明白,这估计是大多数人共同的原因。包括我也是遇到非常合拍的同事以后,才学习到通过交流来成长的。


2016.11.22

这篇文章今天才写完,拖延症好尴尬。本周一我们已经开始共同学习《如何提问》这本书了,我自己也重新反思了过去的交流方式,受益匪浅。

实践还在继续,不会停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