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日记》No.73:孩子就是不愿分享
带着娃和她的好朋友小T姐弟去游泳池玩水,我带上了一个水球,想孩子们可以一起玩。刚下水,因为小T没有戴泳帽,工作人员告知不能在室内游泳池玩,于是我们只好转移到室外的露天泳池去。正打算离开,娃大叫:“妈妈,我的水球呢?”我举目四顾,没发现水球的踪影。正奇怪就这么一小会儿,水球怎么就不见了,却见一位妈妈推着一个游泳圈转过身来,圈里是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水球就在他手里。娃游过去对那男孩说:“这个球是我的,我们要到外面去了”。那位妈妈对着男孩说:“这个球是姐姐的,还给姐姐吧”。男孩听话地把球递给了娃。拿上球,我们就转移到室外游泳池去了。
没想到很快那母子俩也来了。仍旧是妈妈推着泳圈,男孩安静地待在里面。看见娃正在和小T玩水球,男孩立马朝她俩的方向伸出了手臂。妈妈领会了男孩的意思,推着他走到娃和小T身边,问:“姐姐,我们可以三个人一起玩吗?” 娃回答:“我想跟她玩(指小T)”。妈妈又代男孩尝试了一次,说:“我们三个人也可以玩啊!” 娃没有说话,抱着球游开了。接下来,球掉在哪里,那个男孩就伸出手臂往哪个方向靠。可是每次都没等他碰到球,娃就抢先一把抱起球,还要加上一句:“这是我的”。男孩不怒不恼,仍是锲而不舍地追着球。妈妈发起了第三次尝试,问娃:“姐姐,我们可以跟你换着玩吗?我们带了水枪”。娃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不想玩水枪”。
说实话,我都有点看不下去了,尤其是当那位妈妈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时。期间她也曾对另外一位认识的妈妈说:“下次我也要给XX带个球过来,他好馋那个球啊……哎,这里有卖的吗?我给他现买一个”。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她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我也尝试过几次跟娃沟通。
我:那个弟弟很喜欢这个水球呢,你们要不要一起玩嘛?
娃(响亮地):不。
我(不死心):如果你特别想玩什么,但是别的小朋友不让你玩,你会怎么样啊?
娃:不怎么样。
…… ……
好吧,结果就是,直到我们离开,那个男孩也没有再碰到过球。
【反思】
虽说儿童通常在两、三岁的时候就会发展出“物权”意识,但之前我还没见过孩子这么“护”她的东西。为此我还特别询问了幼儿园老师,孩子在园时会不会同其他小朋友共用或分享玩具,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因此我猜测有可能是小男孩对水球的热切渴望反而激发了孩子强烈的守护意识。
之前我还记录过一个案例,是2019年春节期间我们在机场候机时,因为航班延误,爸爸买了一个粘土玩具给孩子打发时间。孩子玩的时候,同在候机的另外两个小朋友先先后后凑了过来。一开始孩子自己玩自己的,完全不理会他们。那两个小朋友眼巴巴地看了很长时间,后来其中一个孩子主动开口,对我家孩子的粘土作品提出了建议,我家孩子回应了。很快他们就开始自然而然地交流起来,然后就玩到了一起。
在机场偶遇的那两个孩子都比我家孩子大两、三岁的样子,她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了一起玩的问题。而泳池里遇到的这个男孩年纪比较小,而且不知何故,从头到尾我都没听见过他发出任何声音。他的妈妈帮他代言,而我也愿意帮他传达一下意愿。然而,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如果我家孩子已经明确表示了不愿分享,我也不能强迫她。水球固然是我给她买的,但既然已经属于她,我就得尊重她的物权。至于如何让她更愿意分享,就是需要另外考虑的问题了。而在那个当下,也未见得就是一个合适的教育和引导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