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猫书房#《战争论》笔记73:不要停
《战争论》最后一篇 最后一章 第三天
一旦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就不应该考虑休息或喘口气,就不应该思前顾后和进行整顿等等,而只应该追击。
宜将剩勇追穷寇。
战斗更大成果的取得,往往是在追击中。面对面硬碰硬,其实很难占到什么便宜。
许家印曾经在给恒大足球队的讲话中,用了这么一个标题:再进一球。
异曲同工。
1、遇到要塞怎么办?
跟孙武的建议一样,有很大优势就攻,尽快,节约时间。如果优势不大,只能用尽可能少的兵力来对付这些要塞。
如果为了围攻要塞我们已经不能继续前进,那么进攻通常就已达到了顶点。
2
像一把尖刀一样不断向前推进,就会使背后的战区成为一个狭长的地带。这很有压力,因为很容易被敌人切断,陷入包围。
秦国伐楚,李信率领20万军队在楚国的作战就属于这种状况,那么为什么他失败了呢?因为他的作战并没有抓到敌人的重心,一战而定。
汉尼拔从西班牙到法国,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在与罗马的战争中,他处于孤军深入的状况。
在开始时,就想使背后的战区不是这种狭长的地带,因而降低进攻速度那是错误的。
如果能一次性干掉敌人的重心,这样做无疑是值得的。像汉朝七国之乱,吴王不能直取帝国核心,就是一个战略大错误。相反,看永乐帝的靖难之役。
只要统帅还没有打垮敌人,只要他相信自己的力量足以达到这个目标,他就应该追求这个目标,这样做危险也许会不断增加,但成果也会不断扩大。
造反这事儿,孤注一掷,擒贼先擒王。
当统帅到了不敢继续前进的时候,认为必须考虑自己的后方,必须向左右两侧扩展的时候,很可能他已到了进攻的顶点。于是飞翔的力量枯竭了。
3、步步为营的打法?
虽然进攻者还在稳步的前进,但是防御者也在行动,而且每天都取得一点成果。
克要想把敌人打垮,速度一定要快,不要停。但是克劳塞维茨同样说:逐步打垮一个国家的例子是存在的。
我们常说互联网企业要讲求速度,一定要快,结果网易的丁磊采取的是稳扎稳打的品质路线。我们也喜欢说一个行业中老大与老二之间的竞争,常常会把老三干掉,但是共享自行车,老大与老二反而争到彼此奄奄一息,给了后来者居上的机会。
学习一定要关注前提。
一个国家在历史上是有可能趋于灭亡的,本身的内政状况非常糟糕,每况愈下,即便进攻方每次只吃掉它一小块儿,时间作为防御的守护神,对他起到的也只是不利的作用。
只要时间还是防御者的朋友,给的时间对方防御就会增强,那么向前推进所产生的不利,就不需要去避免。
只有当我们继续前进,已经没有希望取得胜利时,注意避免这种不利才是值得的。
4、怎么看拿破仑折戟沉沙俄罗斯?
案例研究者喜欢拿拿破仑集中兵力进攻俄国,结果失败了,来说明这种不顾一切的推进是有害的。
根据事件的结果来评论这个事件是可以的,因为结果是对事件的最好的批判,但是单纯根据结果所作的评论,不应该看作是人的智慧的表现。
克劳塞维茨始终强调如果统帅是没有预先看到这些失败的原因,或者他不应该忽视这些原因,那么批评统帅才是合理的。
看着恐怖片的男女主角一步步作死走向深渊,我们心里暗骂这是不是傻呀!就忽略了我们实际上是处于上帝视角。
俄罗斯帝国是一个不能真正被征服的国家。
幅员辽阔,拿破仑率领50万人是征服不了的。
像俄国这样的国家,只有利用它本身的弱点和内部的分裂才能使他屈服,为了打击这个政治上薄弱的地方,就必须震撼这个国家的心脏。
也就说拿破仑率领50万军队快速推进,直趋莫斯科迫使敌人媾和,是唯一正确的打法。当然更正确的是不打。
之所以拿破仑失败,不在于为了拿下莫斯科,而忽视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而是战机不对,采取了耗费人力的战术,军队给养和退却路考虑不够,导致兵锋不利,退却困难。
具体到读《拿破仑大传》的时候揭盅。
今天读到这,明天继续,最后一章。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