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

【随笔】这年头,有钱“花”不出去

2020-06-04  本文已影响0人  追阳葵花

一纸政令一个决定,“地摊经济”一词火了。

家门口两家三级甲等医院附近的地摊再也不用东躲西藏,往日城管专用车的高音喇叭的驱赶之声再也听不见。医院病患的一日三餐终于有了寄托之处,地设摊点的小商贩们糊口的营生终于正大光明了。

虽然对于街边小吃有些诟病,但这些毕竟可以为病患家属节省一点开支,即使他们占道经营引来过往车辆不满的鸣笛声,可谁又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不住医院呢?

见过寒冬腊月天亮前就要出摊的小商贩,看过余晖下地摊的袅袅炊烟升起在四季轮回里,听过那些小贩们为一席地盘的你争我吵甚至大打出手。而当下的发展地摊经济真是让你我眼前一亮,花钱更方便了,摆摊有底气了。

传说中的椴树屹立家门口n年

疫情后的影响,不止于生者对于逝者永远的哀思和怀念,对于生者来讲更是一场残酷的考验。疫情后的影响,不止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复苏之困难重重,对于全球来说更是一场后劲的较量。

但这年头,如果有钱“花”不出去,倒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今天,还真是有钱就花不出去了。

场景一

“您要的这个东西,我们店没有。”店员看着我手机里的照片摇头说。

“这就是在这家店买的。”我有些不甘心。

“对不起,真的没有。”店员说完转身就走了,把唉声叹气的我晾在一边。

“走吧,回去在网上看看,和这个差不多的肯定会有!”朋友拉着我宽慰道。

“不想网购,非逼得我网购。什么时候买东西这么费劲了!”

“这个你必须要承认!”

场景二

“一共是三十九块八。”店员说。随即,我呈上一张崭新的100元。

“有零钱吗?我没办法找零。”

“没有零钱,都是整钱。”我很抱歉地告诉店员。

“那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都可以。”

“我手机里没有钱。”

“我这里有,用我的......”朋友一旁接过话来。但被我一把按住了。

“只能用手机支付,或者两毛钱要一个袋子也行。”

“我有包,不要袋子。”

“那......”

“我不买了!”拉上朋友,我转身就走。

“那不是给你女儿买的嘛,你真是的,要个袋子就好了啊。再说,你刚才还微信买单吃饭啊......”朋友有些责怪我。

“做生意开门店的不准备零钱,有这样的么,我还真是头一次见。不找零也行,准备点糖果啊小包装饼干纸巾之类的,也解决问题了,怎么这个脑子都不动。”

“Sunny姐,你可以当他们老板了。”朋友见我气呼呼打趣道。

“实体经济是怎么跨的?就是这样作死跨掉的。如果每天有10个像我这样的,一天就少收入400元,一个月呢?必是人家财大气粗不在乎......那些不会手机支付的可怎么生活......”

“所以,这年头做电商的就有钱赚啊。”朋友开始总结。

“所以,这年头有钱花不出去就正常哈!”我另有所悟,然,恍然大悟。

沉思者?钱花哪儿了?

走进阔别只有半个月之久的万达广场,三层众小吃店的客流在临近饭点的时间段尤为集中,比起客流稀疏零落的百货服饰小店,称得上是后疫情经济的曙光可见。

店家充满诱惑力的吆喝,亮出小店招牌菜。透过吃客们眼下近前的碟碟碗碗,那些所谓的“报复性消费”似乎还受控于人们理性的消费观念中。该打包就打包,能少点就不浪费,足够吃就不撑场面。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美德可见一斑。

看过附近几桌的残羹剩饭,我也紧盯着服务员将眼前的酸菜鱼汤汁不落的收进打包盒,连同剩下的多半碗米饭一同带走。

二层,服装百货,从东头走到西头,逛逛停停。一路下来,改头换面的多达四五家,缩小营业面积的有两家。半个月前还门庭若市的一家门店忽然像被洗劫了一样,只剩下空荡荡的货架和零零散散的小商品,还有玩着手机百无聊赖的店员。

很多曾经红火的小店在疫情后依旧半死不活,却不曾想过,风风雨雨的地摊一天的收入可能都要超过装饰考究的小店,更不会考虑,固守一成不变的经营模式在当下经济复苏的浪潮里也会被狠狠拍回岸边,谁救都不如自救。

疫情之下,多少小微企业甚至是上市公司快速调整战略战术,为自己赢得了转机,又有多少企业和创业公司就此败下阵来,失去了商机。

其实,老百姓口袋里的票子就是要花出去的,没有几个人会一天换一辆车一套房,但总有很多人要一天吃三餐睡一觉,再吝啬抠门的普通人也需要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平常供给。

开开心心花钱,光明磊落赚钱,精打细算存钱,适用于任何人任何企业。

这年头,有钱有地儿花,有钱不乱花,没钱省点儿花,没钱就不花。

这就是暴马丁香啊 

那家不找零的小店,即使东西再好再便宜,我再也不会去那儿花钱。若一旦有一天也改头换面了,真心希望新的门店顺风顺水,招财进宝!

声明:文章图文均为作者“追阳葵花”原创,未经允许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引用转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