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名言语录10句,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2022-11-06  本文已影响0人  田凌安

《大学》是中国古典文学“四书五经”中的内容,这篇文章原本是记录在《小戴礼记》当中,南宋时期,文学家朱熹将它提取出来,与《论语》、《孟子》和《中庸》并称“四书”。

《大学》是论述儒家经典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章,是古代科举取士必读篇章。

下面摘抄《大学》名言语录10句,配上译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中所论述的道理,在于激发出人本身就具有的光明品德,

然后再由己向外,推己及人,让人人都能够激发自身光明品德,

并且精益求精,达到最佳境界。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正所谓,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小家。

小家都没有管理好,却能够成功管理国家的人一个都没有。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贤明的君子,想要治理好国家,必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小家;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小家,必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德行;

要想修养好自身的德行,必然先要端正自己的意念和心态;

要想端正自己的意念和心态,必然先要将自己的内心意念达到真诚无私的境界……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内心真诚地祈求能够达成愿望,并竭尽全力去做,

即使最后不能完美地达成原本的愿望,也离原本的愿望相差不远了。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

卑鄙的小人在日常起居中,总是做坏事,无所不至。

但是看见贤明的君子之后,觉得很不好意思,

就拼命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掩盖,而彰显自己好的一面来。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看见贤能的人,不去推荐,或推荐并成功任用了之后,又不肯亲近和信任,这是怠慢轻忽的行为啊。

遇到不善的人和行为不想着极力制止,或极力制止之后又不疏远这些不善之人和行为,这是错误的。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有仁德的君子,会运用财物去帮助他人,这样做自然而然会得到他人的拥戴;

没有仁德的人,只懂得用身份地位去搜刮财物,最终必然导致身败名裂。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物品都有它的根本和末梢,事情都有它的开始和结束。

我们知道哪些在前,哪些在后,掌握好规律,就接近《大学》所讲的道理了。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贤明的君子,一定是自己先拥有善行,然后才去要求别人拥有善行;

一定是自己先没有恶行,然后再禁止别人作恶。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啊。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

一个人,只要做到内心足够真诚,就一定会将这种真诚表露于外。

所以君子即便一个人独处,也要十分谨慎,处处守好自己的内心,做到即使在独处时仍然内心真诚。

《大学》是“四书五经”中的文章,打算从政或正在从政的朋友,推荐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