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财经

陈桥顿:桥胜集团有股奇怪的发展动力

2018-09-05  本文已影响0人  05e31cfff4d6

文/曾高飞

广东省桥胜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桥胜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桥胜集团)纯粹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桥胜集团。桥胜集团在改革开放中诞生,踩着改革开放的节拍,抓着改革开放的机遇,发展壮大,成为行业翘楚和广东企业明珠。

桥胜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桥顿不苟言笑,温和中透着冷峻。在笔者看来,这种冷峻是饱经沧桑的岁月,雄厚底蕴的思想共同沉积的结果,代表着强大的战略定力和执行力。

桥胜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桥顿

熟悉陈桥顿后,才知道,有两个话题,能够打开他的话闸,让他侃侃而谈。一个是改革开放,一个是慈善公益。

在中国做生意,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具备了才行。陈桥顿生在广东惠州,毗邻深圳。广东是中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地方,而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陈桥顿自己是一个极具商业头脑,不甘于现状的角色。具备了这些要素,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桥胜集团脱颖而出,陈桥顿成为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受惠者,先富了起来,人生道路豁然开朗,人生价值无限提升。

达者兼济天下。有钱了,自己吃喝拉撒不愁,得感恩时代,让他人也感受到时代之美,社会之福,得知恩图报,反哺社会,尽份责任。

从工地农民到集团老板

陈桥顿出身贫困,不安于现状,与改革开放初心“穷则变,变则通”曲径通幽。

1979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祖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深圳这个小渔村开始“三天一小变,三月一大变”的狂飙突进式发展。

全国人民潮水般地涌到那片热土上去淘金。只要人在那儿,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落脚之地。如果文化程度不高,本钱有限,女的进工厂,上流水线;男的进工地,做建筑工人,卖苦力为生。

被这股洪流裹挟,陈桥顿拿了件换洗衣服,来到深圳,与其他年轻力壮的青年一样,成为建筑工地上一名卖苦力赚钱的农民工,开始了人生第一桶金的积累,迈开了事业的第一步。

当然,做一名建筑工人,并不是陈桥顿的人生目标。但从事这一行,让他熟悉了行业,看到了商机,确定了以后的人生方向。

陈桥顿勤快,踏实,爱琢磨,动手动脑能力都强,左右逢源,与工人关系好,与包工头关系好,在工地上颇有威望,渐渐成了工地上的“领导”。

这种身份让陈桥顿在老家有了号召力,村里很多年轻人都想跟着他出来混江湖。陈桥顿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做起了包工头,在深圳工地上到处揽活干。

那些年,深圳发展实在太快,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栋比一栋高大上。民工队伍有干不完的活,陈桥顿完成了原始积累。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陈桥顿也积累了管工程、带队伍,把握商机的丰富经验,由他承揽的工程,以高效优质著称,在深圳积累了口碑。

199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提出“解放思想,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的口号,将改革开放推向一个新高潮,深圳成为一块新试验田。

邓公讲话激励着陈桥顿,给他打开了一扇新窗户。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陈桥顿认为自己做大做强的机会来了。1993年,陈桥顿组建了桥胜集团,注册资金2380万元,主要经营房地产开发、投资办厂、建筑施工、市政、土石方工程、加工和营销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开办饮食业等,下辖建筑公司、装饰公司、网络公司、土石方工程公司、灯饰电镀、电子厂及内蒙古固阳滋补饮料厂、三高农业等多家经济实体。

桥胜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桥顿与作者合影

在陈桥顿带领下,桥胜集团诚信经营,稳步前行,以精益求精的质量,细致周到的服务,不断突破的创新,获得了深圳、惠州等地客户的广泛认同,逐步发展为行业领先、资产过亿、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知名民营企业,多次获得市、省、国务院等各级政府的表彰,先后被授予“广东省先进集体”、“先进私营企业”、“光彩之星”、“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爱国拥军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26年被广东省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连续6年被国家工商局公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事业成功,让当初的农民工陈桥顿拥有了一份厚重的人生履历。他先后被授予“广东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南粤杰出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全国光彩事业奖章”等,并被广州军区授予首届“爱国拥军民营企业家”、广州军区第三届“国防之星”、省军区授予“爱国奉献楷模”等称号。

2008年,陈桥顿成为北京2008奥运火炬手;2009年,陈桥顿被国务院邀请,作为广东省仅有的两名“省爱国拥军模范”,参加国庆60周年庆典观礼活动。

做慈善融进血液,化为日常,每天都在用心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桥胜集团,也就没有陈桥顿的今天。陈桥顿感恩时代,认为感恩的最好方式,就是做慈善公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认为,做慈善,随时随地都可以,“一个人不要等到很富了才去做好事,只要有点能力就行,帮人没有那么难”。

从陈桥顿获得的个人荣誉,不难看出,他做公益是真心实意的,而且卓有成就,得到了来自江湖之远和庙堂之高的共同认可。

与一些企业家一时性起的公益活动,与以公益为由,优化和提升自己形象相比,陈桥顿做公益是由衷的,发自肺腑的,将其纳入了个人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在时间和金钱分配上,都定下了江湖规矩:数十年来,陈桥顿每天把60%的时间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上,把40%的时间用在慈善公益上;关于公益支出,桥胜集团都有固定比例,每年都把企业收入的10%用在慈善上。

在慈善公益上,陈桥顿始终坚持两个方向,一是精准扶贫和支教,一是爱国拥军。

更注重心灵扶贫,让受助者活得有尊严

做公益,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做公益的企业家逐渐多了起来,但方式简单粗暴,认为做公益就是捐钱捐物。陈桥顿认为,捐钱捐物容易,对于受助对象来说,比钱物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理和精神上的扶助,帮助受助者站起来,重树生活信心,活得有尊严。

由于现实状况,受助对象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都是弱势群体,被周围环境冷落,对生活信心不足,陈桥顿认为,这些人需要物质帮扶,更需要精神帮扶。直接给钱给物,易被当成一种施舍,给受助者造成心理上的二次伤害。陈桥顿做公益,千方百计让受助者感受到是一种真心实意的帮助,即使给钱给物,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赠予,而是一种平等和尊重。

在当地,陈桥顿被当作“雷锋式企业家”。他长年坚持做了三件事,定向支助一个敬老院,一个学校,举办一个运动会。

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当地养儿防老意识根深蒂固,超生现象泛滥。为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地方政府对超生对象采取罚款、拆房等强制手段的事时有发生,造成干群关系紧张。陈桥顿想,如果能够做到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计划生育工作做起来不就顺畅多了?1988年,陈桥顿自掏腰包,将破败的沥林镇敬老院修缮一新,并给每套房装上电视、热水器,换上新棉被,在室外装上适合老年人的运动设施,让老人住在敬老院,感觉比一般人生活更幸福。为让老人吃得更有营养,陈桥顿给每个老人一个月发送30元水果费。敬老院生活条件的改善,全镇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当年,搬进敬老院的老人翻了一番,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

1980年沥林镇开始实施分田到户,经过大家努力,到1983年前后,农村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手里有钱了,其他问题就来了,年轻人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看黄片吸毒的人多了起来。一些年轻人犯了事,被抓了起来。家长认为陈桥顿门路广,都跑来找他到派出所捞人。陈桥顿深感责任重大,认为要解决这种问题,要从思想上入手,将年轻人引到正轨上来。1988年由陈桥顿出资的泮沥村农民运动会登台亮相。以组为单位,为争取好成绩,年轻人认真准备,积极备战,为个人和集体荣誉奋斗。运动会下来,打架斗殴的少了,偷盗嫖娼的少了,对优化社会风气,作用立竿见影。到现在,一年一度的泮沥村农民运动会,坚持了31年,从没间断,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传统项目,深得老百姓欢迎。31年来,一直都是陈桥顿独家赞助。

资助教育是陈桥顿公益版图里的重要一环。在陈桥顿看来,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更是贫困家庭的希望。对贫困家庭来说,只要小孩在上学,家庭就有希望。接受陈桥顿资助过的孩子多达数百人,有的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仍在读书。在这些孩子上学的时候,陈桥顿不只是给钱,买东西,而是常去学校看望,跟他们做朋友,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奋发图强,用知识改变命运。在当地,陈桥顿是成功人士,威望很高;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改善受助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激励其积极进取,重树信心,起到了滋物无声的作用。

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是陈桥顿助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地泮沥小学年久失修,刮风下雨天,屋外大雨,屋内小雨,孩子们不得不挤在墙角躲雨。这种现状让陈桥顿感到心痛。1993年,在陈桥顿带头下,泮沥小学开始重建。陈桥顿个人出资30多万。其妻子朱素云慷慨解囊,给学校配备了400多套崭新桌椅。为方便师生沟通,陈桥顿给每个老师家安装了一部电话(当时一部电话安装费要8600元);为留住优秀老师,陈桥顿给老师配备了摩托车,为老师家庭装上了镭射音响。陈桥顿还自掏腰包,给泮沥小学每位老师每个月补助水果费50元,并在泮沥小学设立奖励优秀老师的讲学金和奖励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对老师,对学生都进行激励。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提高了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让泮沥小学的教学成绩一直稳居全镇乃至全市前茅。

当然,陈桥顿做公益不局限于本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陈桥顿都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慷慨解囊,甚至不顾舟车劳顿,亲自押着捐赠奔赴灾区。对国家级贫困县内蒙古固阳县的资助,陈桥顿坚持了20多年,成为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陈桥顿主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995年开始,陈桥顿向固阳县滋补饮料厂投资了数百万元,给固阳带去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当地脱贫致富。在投资前,陈桥顿到固阳进行过考察,以商人的眼光来看,陈桥顿知道这笔投资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但他抱着改变当地贫困现状的初衷,做了,坚持了。在陈桥顿投资前,固阳滋补厂收购当地农牧民的北芪都是打白条,农牧民拿不到钱,没有积极性。收购完成后,陈桥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白条兑换成现金,以后收购北芪一律改用现金支付,过磅即给钱。当地农牧民闻讯前来,从当天一点钟开始,一直到晚上十二点,原计划征收20多吨,最后收了40多吨,震惊了整个固阳。固阳滋补厂有员工100多人,陈桥顿的帮助,意味着100多个家庭有钱过年,小孩有钱书读,并为当地税收、就业、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

爱国拥军上瘾:对军烈属帮扶到底,让活着人的有信心

对于国防和军队,陈桥顿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改革开放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保障。只有国家安全了,社会稳定了,小康和富裕生活才有保证。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军队,就不可能有和平稳定的环境,就不可能有企业的蓬勃发展,发家致富就没有保障,也不可能有桥胜集团陈桥顿的今天。这是陈桥顿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爱国拥军的动力源泉。

出于这种心理,陈桥顿一直希望对军队有所表示。1990年,陈桥顿跟着惠州市政府慰问驻地部队。从1993年开始,陈桥顿以惠州市人大代表的身份单独慰问部队。在陈桥顿动员和牵线下,惠州市一批企业家朋友与现役驻军代表建立了联谊制度,帮助当地驻军铺路架桥,修缮训练场地,改善官兵生活。在陈桥顿带领下,沥林镇有43位企业家与当地驻军结成了共建对子,成为军民融合的典范。2002年,陈桥顿的这个做法被惠州市推广,成为一项爱国拥军制度。

陈桥顿认为,军人在前方流血打仗,保家卫国,公民就有义务给他们一个稳固的后方,让他们安心军营:把军烈属照顾好,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是“民”的责任。如果军人不去当兵,他们就是好劳力,是家里干活挣钱的一把好手,可以帮家人过上好日子。如果军烈属得不到社会照顾,那当兵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国防和军队建设,社会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就没有保障。所以,陈桥顿把很多精力都放在照顾军烈属上,让他们生活得有信心。

几年前,河南省一家伤残转业退伍军人兴办的工厂,由于生产不景气,产品滞销,工厂面临倒闭。陈桥顿获悉情况后,一次性购买了这家工厂数万元产品,并无偿资助他们1万多元。为尽早帮他们走出困境,陈桥顿专程赶到河南,面对面指导他们如何创业兴厂,与他们建立了长期扶助关系。很快,这家工厂起死回生,生意红红火火。这些转业退伍军人十分感动,特地从河南给陈桥顿送来“竭诚支残、义重情深”的锦旗。

陈桥顿所在的沥林镇是传统革命老区,从东江纵队开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都有沥林的孩子扛枪走上战场,流血牺牲。全镇现有军烈属29户,基本上都是贫困户,对他们的帮扶,陈桥顿一个人认了九家。陈桥顿和军烈属们建立了紧密联系,把自己的电话给到他们,叮嘱他们,只要有困难,就打电话,陈桥顿随叫随到,有求必应。在陈桥顿感召下,惠州沥林镇其他企业家也先后与军烈属建立了结对关系,让军烈属有了稳定的后援,生活上有了可靠的保障。

镇里有个叫张岩好的烈士母亲,唯一的儿子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儿子去世给了丈夫致命一击,不久也去世了,剩下她和女儿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格外艰难清贫。由于家里没有男人,瓦房破败,在雨天,外面大雨,屋里小雨。陈桥顿发动全市民营企业家对张岩好进行帮扶,帮她重建了房子,把门前道路也修好了,给她买农药化肥,帮助她养猪养鸡,渐渐过上了自力更生的好日子。有一次,张岩好十多岁的外甥在外面玩耍时遇到车祸,一家人吓坏了,束手无策,只好打电话给陈桥顿。刚从内蒙古固阳扶贫回来的陈桥顿来不及回家,立即从机场赶了过来,将小孩送到医院,交押金、找医生,忙里忙外,直到凌晨四点多,看着孩子度过危险才返回家里。

镇里有个东江纵队烈士遗孀叫张新娣,丈夫20多岁就牺牲在战场上,张新娣一直守寡,身体不好,患有白内障,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种的蔬菜瓜果常被人偷。陈桥顿包下了张新娣的全部生活费和医疗费用,逢年过节就买上瓜果鱼肉看望老人。陈桥顿的行为感染了村人,张新娣的蔬菜瓜果再也没人来偷了。无儿无女的张新娣把陈桥顿当作了自己的儿子,陈桥顿也把张新娣当作母亲孝顺。这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素不相识的军嫂胡玉玲,其丈夫曾在惠州当兵,复员后回到四川老家与胡玉玲结婚组建了家庭。后来胡玉玲小叔子也当兵来到了惠州。由于在老家生活艰难,胡玉玲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到惠州投奔小叔子,找份事做。当胡玉玲来到惠州,小叔子却跟着部队换防,去了广西。举目无亲的胡玉玲在一家电子厂找了份工作,留在了惠州。不久后,在一次上班途中,搭乘黑摩托出了车祸,胡玉玲的锁骨摔碎了,后肩韧带断了,黑车司机逃了。由于没钱进医院,胡玉玲只得买了点止痛药,痛了就吃止痛药,就这样挨了一个多月。在一次饭局上,陈桥顿听说了这事,他放下正在谈的生意,驱车找到胡玉玲,把她送到镇医院做了检查。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碎裂的骨头处已经长出骨芽,断裂的韧带两端没接上就长愈了,需要到大医院进行手术,将骨头固定,将韧带两端切开重新接上。否则,就会落下残疾。听医生介绍完检查结果,陈桥顿立即把胡玉玲送到市中心医院,帮她交了医药费,办理了各种手续。等把胡玉玲安顿好,顺利住院,已经是晚上,陈桥顿这才想起自己连中饭都没有吃。胡玉玲的手术十分成功,固定锁骨用的是进口钢材。一周后胡玉玲顺利出院,陈桥顿又给了她2000元路费,帮她买好票,送她回四川老家安心养病。

在桥胜集团,不少员工,要么是退伍军人,要么是军烈属家人。陈桥顿说,对军人和军烈是他进行帮扶工作的首要目标。一定要通过实际行动,让军烈属得到照顾,让他们对国家和社会有信心,“让死去的人安心,给活着的人信心”,让现役军人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军营,保家卫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