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招呼真的是一门艺术
老实讲,如果让我选择一个难做但又每天不得不做的事,除了风险地区的核酸,剩下的可能就是打招呼了。
网络真的是好东西,人们不需要见面就能实现即时通讯,简约的信息传达着丰富的情感,还有表情包这样伟大的发明缩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即使我眼里流着泪,表情包也会为我打开伞。
每天在QQ微信上跟熟人陌生人打招呼时,我都不需要考虑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简简单单一个表情包,打招呼就大功告成。
但是在线下,打招呼就变成了一个很实际的社交难题。我不仅要考虑打招呼切入的时机,还要准备好亲切的动作、和善的表情、以及可能尴尬但不失礼貌的问候。
除此之外,打完招呼还要解决后续的遗留问题,这需要综合考虑打招呼者和被打招呼者双方的状态。
想象这样一个情景:你的朋友在前方的道路上打着电话或是与你不认识的好友结伴同行,你跟上前去打了一个叨扰但不失礼貌的招呼,你的朋友也用肢体手势回应你的招呼。一个完美的招呼应在此时结束,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微小的问题,你的目的地和你朋友的目的地是相同的,现在你是要以朋友的身份与TA同行,还是要伪装成路人姿态居于其后。
如果你以朋友的身份与TA同行,但你的朋友忙于应付电话的另一端或身边原有的同伴,从而导致无空与你闲谈,你的身份由一个打过招呼的朋友转变成了一个打过招呼的电灯泡。如果你的好朋友不想这样冷落你,那么你的招呼现在也使TA处于了一个两难的尴尬境地。但愿路旁经过的宏伟建筑不是来自于你们不监不介的脚趾。
如果你以路人的姿态居于其后,那这样的尾随行为可能并不能算得上是君子行径,而且似乎你把你的朋友置于了一个不义的境地。等TA结束自己的任务准备跟你聊两句时,发现你被TA冷落了,此时的TA说不定已经在考虑如何开口来弥补你们之间似远还近的关系。
打招呼是这样一件麻烦的事,就像一场遭遇战,需要一次人际关系的运筹帷幄,以至于身手未动思退路,功成应忆去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