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意”的平等

2015-10-27  本文已影响52人  穷伊

  今天看朋友圈,发现有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说,“看到十六岁的小丫头得尖锐湿疣,心里很不舒服。”

  这让我联想起一个住在云南的小女孩儿。

  她十四岁,喜欢写东西,我和她也是因此在网络上相识。有一天,她告诉我,她要死了。

  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肚子很痛,而且血流不止。

  原来她在经期那天吃了四根雪糕。

  这方面的生理知识从来没有人教过她。

  中国的女孩儿,有几个在十一二岁的时候由父母教导过正确的生理知识以及性知识?

  从我上学的时候起,打胎者的平均年龄就已经开始不断下降。

  那些受害的姑娘们令人为之叹息。

  这要找哪里的问题?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扯淡。

  明明是愚昧无知,教育不力。

  而每当这种时候,又总会有一种人蹦出来。他们多是偏执顽固之辈,又往往不喜自己去寻找事物的根源本质,经常管中窥豹,还以为自己一叶知秋。他们会这样说:那是她们不检点,如果从根本上就不去做,那么自然没有这回事了。

  嗯,所以还要加一条——他们一定不了解三国。

  至少,他们不知道“彼有其具”。

  那是一个发生在蜀汉的故事。说,有次大旱,刘备下令禁酒,连家里有酿酒器具的人也抓了起来,因为他们有“违反禁令的条件”。简雍知后进言曰:那就把所有男人女人都抓起来吧,因为他们都有“行淫的条件”。

  看看,人家做得够彻底吧?带把的带沟的都砍了,谁还敢坏我“质朴民风”?这多好,够意思吧?

  刘备除非比他儿子还傻,否则不可能听不出来这是在调侃他的作为。

  道理很简单,得不偿失。

  把男人女人都杀了,确实可以整治淫乱之风,却也导致人类灭亡。对于现代来说,无脑地“谈性色变”,又有哪些得,哪些失呢?

  得无所得。

  我是实在想不出来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避免“喜当爹”?这是人品问题。如果伴侣是个坏人品的人,就算不在这件事上欺骗,也会在其它地方背叛,和本文所谈并非一事。

  有人又该说了:老祖宗的规矩肯定有道理啊。

  有道理,确实有道理。因为在过去的时代,性爱是和生育绑架到一起的,所有避孕打胎的措施必将损伤身体,没有“无痛人流”。

  至于现在,我们有各种品牌各种薄厚各种长度各种口味的——“口香糖”。

  曾在某篇文献里看到这样一句话,“避孕套是解放女性的一项伟大发明,因为它将性爱的生育功能与享乐成功地隔离开来”。我赞许这句话,也很感谢它,因为是它令我认识到男人和女人的不同本质上就来自于身体构造,而身体构造里面的决定性因素便是“子宫”。

  远古时代,因为女性有子宫,能生育,掌握了“人口资源”,玩过war3的都知道钱再多没人口也白搭,所以那时候是母系社会。

  近古,人类点开科技树,可以保护自己了。人口多了,女人也多了,而男人则更强壮了,于是进入父系社会。但是,女性有子宫,能生育,是血统的决定因素,所以女人要养在小屋屋里面,还不许别人碰。

  现代呢?女性还是有子宫,能生育。人口更多了。帝国主义打倒了,封建主义打倒了。血统的保持呢?有“口香糖”。

  那么,为何还要“谈之色变”?

  换言之,莫不是小题大做了吗?

  所以才认为那样的人“愚昧无知”。

  有大钱财的人不会在意买了一顶略微昂贵的帽子,有大名声的人不会在意个别恶意中伤。自信的人不会在意风言风语,骄傲的人视任何挫折为无物。数学家视繁复的公式如家常便饭,程序员则就着各种代码下酒。有得很多才能正确利用,三缄其口难免会在需要的时候处错误。生理知识和性知识,只有当我们正确地把它们宣传给孩子们,孩子们才能“有很多”,从而不在这方面出错。

  当然,本文并非想宣扬性开放、滥交或者乱交。因为当我们留意某项事物时,或多或少都会有失偏颇。就像一碗水,人拿在手里,永远不可能端平,只有放在地上,不去理它,它才能是平的。对残疾者最好的关爱就是把他当正常人来相处,不在意他的残缺。对于生理与性,亦是如此。当我们获取了正确的知识之后,不在意,既是平等。

  那些充满噱头的段子新闻——如“优衣库”之流——我们知道了,也就知道了。任何对于它的谈论,不管是说“影响风气”的,还是表示支持的,都难免会陷入“偏颇”之中。

  至于那些看乐呵的人——呃,总感觉,好无聊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