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桥》:也许如果痴念不沾染生离死别,不配当倾城之恋
“笔下有那么多广袤的字可供选,偏偏生前未出版片刻团圆。
自认惊叹的桥段终沦为老生常谈
给予你全部如病入膏肓一般
背叛萌芽在追忆里每一处柔软
原谅至无可转寰
暗香弥漫,为容易颓败的感情详撰
无论后世我们传闻如何不堪
合上书中,荒原每寸逆风的石楠,结局便与你无关
寥寥数语,亲笔封缄了遗憾。”
——贰婶《石楠小札》
看《生死桥》的时候,耳边放的一直是这首贰婶的《石楠小札》。石楠,梅石楠,很容易想到的是《琅琊榜》中封缄于静妃心中的那棵石楠,年年岁岁,不为人知,却早已在心底亭亭如盖矣。前尘如烟,往事莫提,笔下有那么多广袤的字可供选,偏偏生前未出版片刻团圆。这棵石楠,是静妃心中一株遗憾的石楠。
《生死桥》中没有石楠,它只有一座桥,不叫生死桥,而是天桥,曾经是连接天子与民间的桥,后来才成了怀玉、志高、丹丹三人的生死桥,连接着她们的爱恨纠葛、生死命运。
在断桥上,许仙白素贞一见成痴、生死相许;在奈何桥前,众生前尘皆忘,恩断爱绝、生死相隔。一座桥,是红尘中的痴念,也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丹丹、志高、怀玉,这是他们的嬉戏的天桥,亦是他们纠葛一生的生死桥。也许如果痴念不沾染生离死别,不配当倾城之恋;也许如果命运不牵扯爱恨情仇,不构成是非因果。
1
故事的开头有一只黑猫,
“她也许不知道那是只极品的猫呢,全身漆黑,半丝杂毛也没有,要是混了一点其他颜色,身价陡然就低了。它的眼睛是铜褐色的,大而明亮,在接近黄昏的光景里,不自己的发出黄昏的色彩。被它一睐,人沐在夕照里。她走近它,轻轻抚摸一把,它就靠过来了。这样好的一只猫,好似乏人怜爱。”
是这只猫,引诱着三个孩子到了王老公那,也是这只猫,打掉了签,于是只留下了玄玄乎乎、影影绰绰的一句“一个是生不如死,一个是死不如生,还有一个是先死后生。”
从此,这句签词便埋在了三人的心里、命运里,也许纠结,也许侥幸。不到最后,谁也猜不透结局。
故事的结局里也有一只黑猫,
“呜-呀-嗷-,夜阑人静,更柝声来自遥远莫测的古代,几乎听不清楚了。忽然,天地间有只迷路的猫儿,黑的,半根杂毛也没有,凄惶地碰上她,它满目奇异地瞪着她,不辨生死,不知底蕴。情急之下,一跳而过,朝北疾奔。就像被个顽皮的小姑娘追逐着,朝北,直指,雍和宫……”
很有意思的前后呼应,命运兜兜转转,终究躲不过……
2
是命运所然吗?
我是不愿也不忍那个长辫子、大眼睛的小姑娘结局如此凄凉的。一身伤病,年纪轻轻却已形同老妇。到死,她还死死的抱着那桥柱,若有所待。
看她最后的样子,
“这个人影,看真点,也是个女的,穿得很厚很重,那棉袄裹着身子,如老去的胭脂敷在一张蜡色的脸上。额前的刘海,像是古代新娘遮盖春色的碎帘,眼睛自缝隙之间往外探视,异常的瑟缩和卑微,是一种坚持来看人,坚持不被看的姿态。
如果再看真点,自然亦惊觉那原来亦是个标致女子,只是没来由的邋遢,亦很局促。
……
不单嗓门变了,脸庞也变了,脸上的肉消削了,鼻儿尖尖的,烟油四布,嘴唇焦黑。青春早随逝水东流,逆流而上的,不过是一个残存的躯壳。”
可是,如此结局,她又做错了什么,不过是不相信命运,不过是为所爱执着啊。
在一份感情中,执念太深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如果是好事,那么为什么丹丹落得如此凄惨,她不过是争取自己的一生所爱而已?如果是坏事,那么为什么金岳霖钟情林徽因,终身不娶的事另你我动容?到底是要努力争取,还是应该安静的等待?
归根结底,我们都在被命运的洪流推着走,无力抗争,却又心有不甘。选择不分对错,结局却各有千秋。
私心里,我希望每个人都是好人,每个结局都美好而圆满。这也是我不怎么写故事的缘故,每个人物,我都希望赋予她千万般好,没有一点瑕疵,没有一点不堪。男的英俊潇洒、光明磊落,女的美丽善良、心胸开阔,玛丽苏得一塌糊涂。
可是呢,现实不是任我们打扮的小姑娘,文字也不是我们胡乱意淫的媒介。
所以即便我们再如何喜爱这个大眼睛、长辫子的姑娘,都改变不了结局。生活不是童话,并非总能迎来圆满。我们都需要直面那些惨痛,去学着理解、包容和忍受。
3
再看书中对市井小民的描写,一度让我觉得凄凉。谨小慎微、卑贱如蝼蚁,总让人看得难过。
不见光鲜,也看不到任何喜悦的成分,仿佛人生来便是为了还债、受苦的。出生、成长、结婚、生子、衰老、死亡,按部就班,没有别的心思,自然也不会旁生枝节。
一生庸庸碌碌,直至死亡,看不见作者赋予他们任何人情。浮光掠影中,只是无足轻重的背景,匆匆便过,像极了大时代下你我之间的任何一个。
当然,他们也有他们的无奈和凄凉。原是佳节,却不得不为了躲债东躲西藏,满城热闹,一人孤寂,所有的快乐都与自己无关,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呐。
“寒风吹绽一树树的梅花,梅花如雪海般盛开了。年关也来了。过去的日子中,有时年关难过,唐老大会和一些行内的贫苦卖艺人,因欠了粮食、煤炭或房租,一时还不了。为躲避索债,总在除夕之夜,聚到“德胜居茶馆”喝茶,相对默默无言。深夜,便伏案入梦。直到爆竹响了,东方既白,方吁一口气,互相揖别回家。归途中遇上了债主,也道个“恭喜恭喜”,他们也只得苦笑还礼。这样子也过了几个年。”
不知道你们看到这段的时候作何感想,反正我觉得画面感很强,仿佛身临其境,切身感受了那一种无奈一样。
他们只是芸芸众生之一,故事里无足轻重的路人甲乙,不仅在别人的故事里无足轻重,在自己的故事里也不值一提。
但芸芸众生,不也就这么过来了么?世事浮沉,沧海一粟而已,哪对抗得了这浩浩荡荡的浪涛。
让人悲凉的不仅是他们的命运,而是从他们的身上照见了我们自己。我们也不过是微渺如沧海一粟,在时代中沉浮而已。
这也让我想起了萧红的《呼兰河传》,都是冷静理智的笔触,甚至有些不近人情。旁观者一般,俯视芸芸众生。这种感觉,始终让我有些不适的。这不仅有关于作者所写的内容,也有关于她所用的表达方法。还是喜欢温情一些的文字,喜欢实实在在的人间烟火气,比如汪曾祺。
4
说回故事主线,三人都是不服输、不认命的人,算了一次卦,依旧不甘心,偏偏想要窥得天机,于是又找王老公再算了一卦。
都道“你将来的人,不是你心里的人。”
各人都想与命运抗争,却无奈因这抗争反而将彼此推得更远。都没得到心里的人,却无端惹了这许多纠缠挫折、生离死别。也算是冥冥之中应了那两卦。
天桥,亦是生死桥。这是他们最初相识的地方,有过太多共同的记忆,欢乐抑或苦涩。芸芸众生,你我谁也逃不出的命中注定。正如王老公,一生爱猫,末了却被猫食肉寐骨。
李碧华的文字,写人写物犀利深刻,写情写爱凄美艳绝,悲痛、惨烈,有着飞蛾扑火的决绝。
她的笔下多戏子,台上台下,幕前幕后,真假难辨。
戏里戏外度一生,多情扮作无情演。
合上书中荒原每寸逆风的石楠,结局便与你无关,与你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