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太沉重
很早就听说了这本书,也看过一些书评。真的是不敢看。但是又很好奇,为何有人写的评论会说年轻最好不要看这种书。我只知道结局是只有主人公还活着,他的亲人全都死了。想想总是有些悲伤和凄凉。
以我目前的人生经历读起这本书来还是比我想象中的更加沉重。我总是认为好的作品是能让人读了一遍想再读第二遍的,而且意味深长。读一遍只能很浅显的知道书的大概内容。但是短时间里如果重复读也很难有更深远的理解。毕竟读书是跟一个人的经历和理解分不开的。
我想作者在写这个故事和打磨变成一幅文学作品是经过很多次处理的。看了作者写的各种版本的序,关于作家,关于活着着实有点深沉。
从一开始的福贵赌光所有家产气死了他爹,这种电视剧狗血剧情一点都不让人同情。可是这里有个“凤霞”的人物亮了。不管家庭怎么变化,她始终是心甘情愿接受的,并且还整天乐呵呵的。使得故事并没有那么悲伤。福贵这个人物也并没有让人很痛恨。反而更贴合像牛一样干活的形象本身。
从有庆的死整个故事开始进入悲伤的气氛。从人物的出场到最后因抽血而死。这个时候还在生病中的福贵的妻子家珍。读到这里我还以为家珍也就死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顶多让人叹息一声:好可怜。奇怪的是,家珍这时候竟然没有死。整个情节太巧妙了。
全文唯一让我读的有点安慰的是对凤霞的归宿,凤霞遇到了珍惜他的二喜。虽然最后凤霞死于难产。接着把家珍安排死在有庆与凤霞之后。反而让这个苦了一辈子的老妇人释怀了,安详的死去。因为新的生命的到来,因为生死相依。
故事又进入了起承转合的部分,眼看着苦根长大了点,可苦根的爹二喜又死了。二喜在凤霞生孩子的时候坚决选择保大的,结果留下了孩子。但还是因为精神恍惚出了事。
有庆、凤霞、二喜这三个人物都是死于意外。而这三个人曾经都那么努力的活着过。
这时候的福贵已经对死有点麻木了,但任然对活着这件事情抱着希望。正是因为活着不易,经历了太多,才更觉得活着的意义。可是读到这里已经让人的心情很沉重了。
接着连唯一的孙子苦根也死了。这时候真的开始同情起这个叫福贵的老人。整本书进入高潮部分。悲伤到让人有点窒息,又无可奈何。感叹命运的捉弄,感叹世事的无常。我想这个时候的福贵已经连哭都哭不出来了。因为眼泪已经流干了。反而看透了。所以他在枕头下放了10块钱以备将来给他收尸的人的报酬。如果这时候福贵死了故事的色彩就会变了。
最后福贵买了一头老牛,取名为“福贵”。还嘲讽是两个老不死。故事以第一人称的讲述方式结局映衬开头。一人,一牛,统称福贵。
这是一个很具备年代感的故事。整本书不到200页,写尽了那个年代的辛酸愁苦,写尽了生命的高贵与脆弱。
其实在读到凤霞难产死掉的时候我已经读不下去了。太悲伤了。然后中间隔了一天才又用力的拿起了这本书。想着得有始有终。
这本书,确实不建议太年轻的人读。虽然从文学的角度,整个故事衔接的非常好,很通顺,每个人物的设定和特征都很巧妙。但是读完之后都不知道得缓多久......正如作者序中提到的一句话: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好的文学作品总会让人忍不住去思考,去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