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44奔跑的收割机

到了收麦的日子,炎热的天气也挡不住收割机割麦的步伐。小型的收割机安装在拖拉机的前头,机器零件联动着收割机,开着拖拉机就能去麦地里割小麦。
小收割机的一排割麦的剪刀在机子上并排开来,当主人家将地头上一些不便于机器行走的小块边角料用镰刀割掉后,收割机就开始了在田里的横行,这是一种对小麦群体的压倒性攻击。沿着笔直的地间沟,拖拉机靠着地的右边往前行走,这样,挨着收割机割口的小麦就一并被贴近地面的根部横扫剪断。剪断的麦秆都顺势挤到右边,安静整齐的躺在拖拉机的边上。这就是小型收割机的工作,割倒在地上的小麦还要等着农人拉着架车子装车带到场里,一步一步的打出小麦。
农村手工割麦后,出现了一些机器割麦。其中有手推小柴油机割麦,手扶机子割麦,小四轮拖拉机割麦,割麦的效率由大到小,小四轮机子也是后来最常见的。
当小型收割机和人力割麦并行的时候,大型联合收割机就开进了庄。人在早些时候就讲,以后机械化了,在地头上就能拉着麦籽子回家了,没想到来得那么快。
小时候听母亲说,开联合收割机的都是有些钱的人,他们从南边买了一辆联合收割机,顺着南风,顺着南北丰收小麦时间的不同,从南到北,走到了这个地方的麦地。
当机器一路割下去,机器开到了北方,收小麦的季节结束了,收割机就变成二手收割机,这个商人就会把从南到北游览了一路的收割机卖了,最后拿回家的都是现金钞票。
小麦是淮北平原的主产物,小麦的耕种就是每年最大的农忙季节。在之前,还是那种简易收割机,只是将小麦割断,放倒在地上。2005年后,这种大型综合工具逐渐多了起来,虽然只是加上“联合”两字,功能完全不同。小麦经过联合收割机的工作,被卷到收割机上的麦秸粉碎管道里,麦秸粉碎后,直接喷到了地面上,麦穗的部分在分离了麦糠和麦粒之后,麦籽就沿着传送带到了一个机器上的铁仓里。一块地割完后,机子开到地头,人直接挣着尼龙袋子,打开收割机中盛放小麦的一个大仓,就可以接住小麦,拉回家了。这个过程跨过了打场、翻场、扬场的过程,节省了很大的力气。
我还清晰的记得,那时候收一亩地的小麦,价格是55元。以前的我感觉这个价格应该是符合当时那种高级机器的身份的,后来自己挣钱了,一直觉得又贵了许多,但仔细想想,对于那个时候,的确是高价了。
有一年我家里2亩6分地没有使用联合收割机,因为收小麦的时候又下雨了,后来家里的小麦都发霉了,我曾经因此感觉心里不快,还故意气着问我的母亲,以后要涨价了还用不用,要不然小麦都发霉了,也卖不出什么好价钱。现在想想,竟然有种莫名的失落,感觉身边异常的冷清。联合收割机割小麦,能够让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尤其对于从外地赶回家的人来说。因为对于他们,回家就像是一次季节性的短暂迁徙,稍微在家里住上几天,把家里的小麦收割了,就可以立刻回到自己在城市里的工作场所。使用联合收割机,收了的小麦直接卖了,就能节省很多的时间,相对来说也省了钱,在经济上,权衡之后是很值得的。十年之间,我家的小麦从未间断过收割的活动,在两年前突然变成了最后一次。

就目前来说,年将知天命的父亲忽然想到要到再一次到外地闯荡,不过,我认为这是暂时的,家里的地还是会回来的。
关于联合收割机的故事,生活化的事实在太多。庄里有一个比较富足的家庭,就曾经买过一个二手的联合收割机,这种机子,就农村的乡邻习惯来看,当然要包办庄里九层以上住户的麦田,若是小麦全部都准备割了,那一块接着一块的麦田,都会在联合收割机经过之后,留下高高的麦茬,这种盛景之下,在农村当然不会平淡的过去。
庄里有一家人的亲戚正是做这种职业的,孩子的舅舅从外地到了我们村,开着一辆并不显得很新的联合收割机,在本家和邻近的地上辛勤的啃着,这种直接带来的经济损失,当然会引来了一场不好玩的“祸事”。中午我和家人正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我们庄里的有联合收割机的家庭,和那家亲戚有联合收割机的家庭,两家管家的妇女开始骂街似的叫骂了起来,各自都将风尘女子在农村的通俗叫法强加到对方身上,让庄里的许多小孩子都学会了这些长大了才能理解的污秽之语,但这确实是农村的平平淡淡生活中的一种现实,想来,这些突然的仇恨与丑陋,才是真实曾经的一个方面。
现如今,每到收小麦的季节,都能看到广阔的麦地里奔跑着大型的联合收割机,它们好像在代替种地的农民奔跑到一个机械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