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篇
最近受书友影响在读萧红的作品,读了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对于萧红作品,不做具体介绍,从民族解放战争时期的左翼文学定位一直发展到现在从各方面去研究和定位萧红文学,不同时期有不同认识。
几十年来鲁迅的文章从未在语文课本上消失,鲁迅作品大多反映国民愚昧麻木。受其影响,萧红作品也有这样的思想内涵。
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偶然发现了二战题材电影《血战钢锯岭》,影片改编自二战美国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
他怀揣着“不杀人、只救人”的坚定信念入伍参军,可想,在真枪实弹的战争年代,这种信仰和实际的战场环境是多么矛盾,然而他竟然成功了。我不禁想,信仰能改变什么?源于宗教的信仰,未能阻挡战争的发生,但影片结尾处年迈真实的戴斯蒙德·道斯,依然执念于信仰,让人感概或许信仰的力量并不能照亮整个世界的阴暗,但其却能完成个体灵魂的升华。
我对于战争题材作品一直感兴趣,一时来了兴趣,搜到国内评分最高的二战电影《鬼子来了》,由姜文执导。影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村子的农民看管照顾日本俘虏却招来日本军队屠杀的故事。说实话,目前荧幕、网络上的各种抗日神剧挺多的,通过艺术加工,无一不是讲述中华民族那一段曲折而又痛苦的历史。
“散”文一篇《鬼子来了》这部作品,画面为黑白色调,场景诙谐幽默。虽然目前处于封禁状态,但是这是唯一一部迄今为止看完以后令我深思的作品。在观看的过程当中有诙谐的幽默让你发笑,然而当看到结尾突然想哭。
姜文说这部电影是希望国人不要继续带着仇恨的目光看日本,不要像马三那样对已战败的日本进行侮辱和攻击,记住历史并不是用仇恨记住。但影片很少透露该观点,我看到的是当时国人善良的愚昧和日本人野蛮的愚昧,国人和日本人对于战争的麻木,愚昧该死,不分国籍,麻木该死,不分时代。
片中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就是当时中国最真实的写照。其实里面好多场景,拿到现在也是极其相似的。历史要往前看,但也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愿战争不起,和平永固。更希望国人自省,祖国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