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群文教学

2019-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白色夏天_4482

探究文本准备:1.杜甫《春夜喜雨》,唐朝李约《观祈雨》,宋朝苏轼《望湖楼醉书》

2.杜甫的生平思想以及诗歌创作。

3.唐朝历史:安史之乱。

探索内容:1.律诗艺术形式。

2.诗歌语言艺术以及优美意境。

3.与诗歌,诗人相关的情境及内容。

群文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鉴赏,形式甄别,语言赏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多媒体展示《春夜喜雨》意境的图片,音乐导入。有利于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让学生利用图片观察,讨论,描述图片呈现的春天的特征。

二,整体感知,走入诗歌文本。

    1.  学生自读——高手范读——听名家读——自我仿读,这一环节其实是要求学生开始触摸文本。

    2.众说纷纭话诗歌。这一环节其实要求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概括诗歌内容;说说自己对三首诗歌的看法和感受。

      可设置引导问题:1.你喜欢那首诗,喜欢它哪些地方。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读诗歌,我们要思考性读:1,品味诗歌优美语言。思考方向:修辞,写作手法,哪些字词句好。

2.读出诗歌意境。诗歌给你什么样的画面感。

3.感悟作者思想情感。

三.对比阅读,探究诗歌形式特征。

探究过程:研究三首诗在形式,特征方面的异同。引导学生从律诗,绝句体裁上探究文体规律;从律诗的偶句押韵,颔联,颈联对仗工整;律诗和绝句的关联;律诗平仄对仗等方面进行探究。

四,质疑问难,探究诗歌语言和意境。

这一环节操作一定要引导同学研讨杜甫的生平思想和诗歌构思,诗歌情感抒发的联系。

这一环节探究后归纳诗歌语言意境探究角度:1.诗歌的用词造句。用词好在哪里,运用了什么修辞,和艺术手法。特别提示描写手法。

2.诗歌塑造的形象。用什么手法突出笔下形象特征的,为什么要突出这样的特征。

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思,构思的流程如何。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

4.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为什么要表达这样的情感。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思想经历背景。

五,内容整合,进行诗歌形象和思想情感再认识,了解知人论诗。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生平经历引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