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勤奋?

2017-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汇谈

优秀和平庸的差距在哪里?

如果有人问,对于不努力,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回答是:没感觉。

那么,差距就拉开了。

前段时间,看了Ins上一篇关于抖森(Tom Hiddleston)的推送文章,只看了一半就果断路转粉。

此前,我也不认识抖森,对这张脸唯一的印象就是雷神的弟弟大反派洛基,当年看那部电影还是冲着女主角娜塔莉波特曼去的。

可翻开抖森的履历,只说三条,就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1、会七国语言:英、法、西、俄、意、拉丁和希腊语。

2、放弃牛津去读剑桥是因为:和父母吵架,想离他们远一点。

3、《雷神》试镜时,为了得到雷神一角,抖森特意增重20斤。结果试镜之后,被告知要演洛基,他又默默地减掉了这20斤。

每一句轻描淡写的描述,都是很多人一生都可能无法达到的高度。

继阿米尔·汗、彭于晏之后,又一位男神印证了那句老话:优秀是一种习惯。

我邻居家的孩子,大专毕业的她到世界500强工作,这在常人看来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学历上的自卑,她拼命地自学英文,上各种网络平台,报名英语培训班,那段时间每天都熬夜到凌晨三四点,早上七点照旧上班。

那天和她聊起天,”你这小姑娘还挺厉害的嘛!“

“学历代表你的过去,主动学习的能力才是决定你未来的筹码。所以我一点也不厉害,我只不过比别人更好学而已。

在500强工作的都是牛人,当时给我们实习生留下的名额也只有十个,但在最后的考核期,我居然过了。”

看着她浓浓的黑眼圈,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她能留在竞争压力如此激励而且人才济济的500强里,都是过往日子里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学习换来的。

她的好学让自己的学习能力变得越来越强,也让自己能够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而没有让自己沦落到被动地等着命运的安排。

所以说未来的无限可能只会留给能主动学习的人。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明明已经百里挑一,还觉得基数太小;明明已经出类拔萃,还觉得炮灰太少。

每天像缺钱一样勤奋,像欠债一样努力。每每遇上这样的人,我都会忍不住问一句:为什么?

有个外国朋友,八零后,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五年前来北京工作,哈佛、耶鲁、剑桥念了一遍,美国、英国、香港三地律师执照,中文说得一流。

年初刚刚跳槽到了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成了最年轻的合伙人,年薪百万级。

妥妥的一个人生赢家。可前天,他居然跟我说,最近在看司法考试的教材,说打算好好研究一下中国法律。

旁边的几个律师朋友快气哭了,饭碗抢到家门口了。可你就是拦不住优秀的人闯入你的领地。

他刚来中国不久,就开始学中文。日常交流没问题了,他还不死心,非要学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和中国民俗。

经常把我问得一愣一愣的,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十二生肖里为什么没有猫?说大话为什么叫吹牛不叫吹羊?

我想说的是,跟他在一起,我觉得自己是个假的中国人。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越学,越觉得自己懂的少。

前段时间认识了一个”拆书帮“朋友,他专门邀请在各行各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在线上开读书会,目的是帮助别人读各类的书。

一开始我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心想参加这个读书会的会费这么贵,应该没几个人愿意去吧。

可是,当我有幸被邀请体验线上的读书会的我当时就惊呆了,进入课堂的人越来越多,短短几分钟,数量就从最初的几十个到几百个,随着时间推移数量还在不断地增加…

朋友见我疑惑就解释说,”很多高层次的人都特别忙,他们没时间读完一本书,但又特别渴望学习,于是我们就充当这样一个角色,来帮助他们拆书读书,将书中最有价值最精华的东西分享给他们。“

是啊,高层次的人不但爱学习,还乐意在学习这件事上‘下本’,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小小"投入将会为他们的未来带来更大更多的机会和发展!

现在是越爱学习的人,学习能力也越强,反过来超强的学习能力又会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层次,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也更远,所以说提升层次和学习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

石康说过,一个人具有学习能力,人生的自由度会很高。

学习是一种习惯,和吃饭一样。如果美食能让你感到快乐,那么美好的知识也一定能让你感觉幸福。

曾经听过一个资深投资人的讲座,他洋洋洒洒说了三个小时的成功经验,却用了这样一句话结尾:做投资的时间越长,越不敢投。

大概因为这样,巴菲特才会只买自己熟悉的行业、熟悉的公司的股票,甚至反对炒股。他曾经说:

“有时候我太过谨慎,但我宁可有一百倍的谨慎,也不想有1%的不小心。我不是靠炒股,成为世界首富。”

越优秀的人,越能看见自己的无知。

于是,步履踌躇、心生敬畏成了一种自然反应,但也正是这种心态,让他们不想停下探求的脚步。相反,平庸的人却经常一知半解,就觉得天下无敌。

傅盛在认知三部曲中提到,人有4种认知境界: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道自己知道”。

95%的人都处在第一层。

然而,是不是自知无知,正是优秀者和平庸者最大的区别。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知道自己走了多远。

所以,当我们问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努力的时候,或许我们更应该问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再努力了。

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恰恰是无知的开始。

经常有人问我,怎么样能成为一个努力的人。我会反问他们,对于不努力,你的感受是什么?

他们通常会说,没感觉。

我想,这就是差距吧。

真正优秀的人,是停不下来的,因为内心深处有一种对无知的恐慌。对于知识,他们永远觉得自己不够。

Richard St. John 在《成功是一条持续的旅程》中曾说过:

成功是一个由热情、工作、专注、推进、灵感、提高、服务和坚持组成的循环,我们一圈一圈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而不是一条从A到B的直线。

可是,生活里,大部分人都是40岁在吃30岁的老本,30岁吃20岁的老本。

我不是说,人必要勇往直前,一次次地勇攀高峰。

而是说,人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和一种谦卑的心态,对于这个世界,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笛卡尔曾说过:

没有知识的人总爱议论别人的无知,知识丰富的人却时时发现自己的无知。

所以,为什么越优秀的人反而越勤奋?

答案或许很简单,他们比我们看得见更多值得努力的东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