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家,如何有效地进行深度工作,提升远程办公效率?
文/动动
前段时间对象和我吐槽,他已经开始远程办公了,但效率极低,在家完全没有办公的欲望,只想躺吃躺睡。由于家里没有像样的办公桌,经常坐在床上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结果是工作到一半,极容易犯困,毕竟这个床也太舒适了。
这几天也有不少朋友和我吐槽工作效率低且容易犯错,在家时间上不能高效利用,搞不好还得加班加点,还要被领导骂。
由于长期领导不在眼皮底下晃,自控力差的人精力很容易得不到约束,手机也成了首要的诱惑,如此一来,时间不知不觉容易荒废,事情干不好,时间也浪费了。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大半的企业职场人士在家办公,复工第一天,至少2亿人涌入线上办公软件,直接把钉钉和企业微信挤崩溃了。远程办公有利也有弊,最大的弊端就是会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深度工作的概念: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解决疫情期间在家办公存在的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个人认为,提升深度工作的能力,培养深度工作的意识,很有必要。如何有效地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度工作,亦成了不少远程办公白领们的首要难题。
01 疫情期间,深度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1、深度工作是一项不可复制的能力
深度工作准确来说,亦是一项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机械化的工具将会取代人的工作,而从事复杂工作需要深度工作的能力。
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度工作的假设:
深度工作假设(The Deep Work Hypothesis):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日益提升。因此,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
可以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数据、5G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依赖高科技工具带来的便捷,能够动脑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弱。尽管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的很多工作,但深度工作的能力却不可被替代,未来深度工作的能力也是一项极具价值的能力。
著名哲学家塞汀朗吉思也在《知性生活》中称:“天才之人之所以伟大,只因决心投入一切,全力于一点。”没有所谓绝对的天才,不过是他能够克服深度工作的困难而已。
2、深度工作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卡尔·纽波特在大学毕业之后10年的时间里,出版了4本书,获得了一个博士学位,发表同行评审学术文章的频率也很高,还受聘于乔治城大学,成为终身教授。虽然他有这么多的成就,但他在工作日总能提前下班,加班是不存在的。
他就是具备了深度工作的能力,高效的利用时间,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他才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获得更高的成就。同时,他也给自己腾出了更多属于自己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
很多人想要时间和财富自由,而实现这个梦想的必经之路就是深度工作。所以,深度工作很有必要,无论在疫情期间,还是今后在工作岗位上,都是不可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而在疫情期间,深度工作的能力其实是更容易培养的,更容易创造深度工作的环境和条件。首先,没有领导的干扰;其次,在公司,除非是领导,不然基本上没有独立办公的机会,一般情况下也是和同事处于一间较大的办公室,长期处于人来人往的干扰环境。但是在家,尽管存在家人的干扰,但你完全能够创造单独办公的环境。
02 疫情期间,如何有效地进行深度工作,提升远程办公效率?
1、 选择独立的办公环境,保留工作前的仪式感
根据深度工作的概念可以发现,深度工作的前提是无干扰,只有在无外界干扰的条件下,深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这也是为什么疫情期间许多人都没办法专注地进行深度工作,除了自身的自控力弱,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会受到外界的干扰。
就拿我对象来说,他从事财务工作,他的母亲对于他繁琐的财务报表很新奇,加上疫情期间没办法出门,所以无聊的母亲会经常在他工作期间时不时的进来看看,给他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很多人可能也会有类似的烦恼。
家人、手机信息,嘈杂的环境,都容易对深度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所以要想深度工作,首先必须掘弃外界环境,选择独立的办公场所。
比如书房就是极不错的选择,即利于学习,也利于工作,可以适当地和家人进行沟通,减少工作期间的无效干扰。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工作习惯就非常好,最开始他只是建起一座简单的两层石头房子,将其称作“塔楼”。后来,他又在自己的住所开辟了一座私人办公室,每天早上 7 点起床,上午在这间办公室里雷打不动地专注写作,下午通常会冥想或在周围锻炼身体,到了晚上 10 点上床休息。
选择好了办公环境,工作前的仪式感很有必要。这个仪式感就是在潜意识的告诉自己,工作时间到了。如何创造仪式感,比如整理办公桌,打开电脑,冲泡一杯咖啡,上午的工作就开始了。
工作时尽量把手机放在一边,提醒自己先做完事再娱乐放松,如果必须要用手机处理一些事情,那动作一定要快,不能慢悠悠,磨叽,完成后立马进入专注工作的状态。
2、 把握心流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契克森米哈赖验证地提出了“心流”理论:“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
心流时间也就是高度专注的时间。工作其实比休闲时光更容易带来享受,因为工作类似于心流活动,有其内在目标、反馈规则和挑战,所有这些都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到工作中,专注其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里。休闲时光则组织松散,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创造出值得享受的事情。
卡尔·纽波特博士提出了深度工作的公式: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他认为,80%的工作,是由20%的专注时间来完成的。因此,在工作时间上,可以有三部分组成:
一是启动时间:就像电脑的开机时间、网速的反应时间,这都属于启动时间,在工作上,你的启动时间,就是你决定做哪件事的思考时间;
二是心流时间:这段时间,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进入全情投入的忘我状态,同时体验到巨大的充实,往往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三是碎片时间:上厕所、打电话、刷朋友圈等等这些都是碎片化时间,或许你只是接了客户一个电话,或者帮同事递了一下文件,所产生的时间,都是时间碎片。
启动时间和碎片时间很难专注地利用起来,所以,提高时间利用率,关键还在提高于单位时间内的精力专注度,即“心流时间”的利用。
而充分利用心流时间需要一定自律和抵抗诱惑的能力,一旦你开启了心流时间开始深度工作,在计划工作完成前,尽量不要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一旦心流状态平衡被打破,再重新进入“心流时间”的状态,就很难了,这之间又会耗掉一些不必要的时间,一气呵成最好,实际上,心流状态也往往是令人享受工作的状态。
3、 关键少数法则,提升注意力
正如《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这本书里提到:“你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这句话阐述的意思是,执行需要专注于少量“极端重要的目标”。这样简化选择,有助于组织和集中足够的精力来达成实在的成果。
关键少数法则,即在许多情境中,80%的已知效果源自20%的可能原因。
关键少数法则,提醒我们最重要的20%左右的活动做出了大部分的贡献。一个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多数的精力集中在这起关键的20%的工作上,而非胡子眉毛一把抓。
更少的正式工作时间有助于挤压出更高的效率。疫情在家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天工作8个小时,在充斥着各种电话会议、干扰、网页浏览和私人事务的一个普通工作日里,能够专心工作几个小时就已经很幸运了。
4、制定计划,减少浮浅工作
我们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的,对于应该如何安排时间并没有考虑太多。尤其在家这样原本较为舒适的环境里,时间更是不知不觉会流逝,所以,工作前制定计划很重要。
提前决定你一天的每一分钟要做什么工作。也就是计划越详细越好,这样时间的利用也会更精准。
同时,提前制定好计划,还可以有效减少浮浅工作。卡尔·纽波特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十年内取得超人的成就,关键还在于合理地减少了浮浅工作的时间。
何为浮浅工作,即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通常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卡尔·纽波特之所以能将工作压缩到如此短的时间内,是因为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竭力精简生活中浮浅的内容,同时确保充分利用由此节省的时间。他每天的工作都围绕着精心挑选的深度工作展开,确实无法避免的浮浅活动则拆分成小块,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完成。每天三四个小时,每周五天没有任何打扰、精心安排的专注工作,带来了很多极有价值的产出。
减少浮浅工作为实现深度工作节省了更多的精力,使我们的产出比计划工作值更高。同时,我们的时间有限,因而会更谨慎地思考个人的组织习惯,这也使得我们产出的价值能够高于时间充裕,但不擅于组织和规划自己精力的人。
5、莫法特休息法,有效管理精力,维持深度工作的状态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紧张的深度工作状态,精力跟不过来,注意力极有可能无法继续集中,深度工作的平衡会被打破。
所以当你在家工作感觉到自己累了的时候,尽量主动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合理的休息。
休息的时候也不一定是什么事情都不做,除了平时习惯性的休息,这里推荐莫法特休息法,既做到了调节大脑的作用,有效地放松大脑,还不耽误工作。
莫法特休息法通俗来讲就是通过切换不同类型的工作,你可以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恢复一部分精力;而恢复的这部分精力,又能为你不停运转的大脑继续提供能量。
所以莫法特休息法,就是一种主动休息的方法,可以摆脱时间管理中的过多的压力。事情切换可以有这几个小原则,供大家参考:
①一大一小:做完一项需要耗时较长(比如2小时的方案写作)的“大”工作,然后可以考虑做个简单的耗时短(比如15分钟的表格处理)的“小”工作来休息缓冲下。
②一难一易:在处理比较难完成事情的过程中,可以做些容易的事情来调节下。
③ 一左一右:我们都知道,大脑的左半球负责逻辑的抽象思维,而右半球负责非逻辑的形象思维。所以如果长时间使用左脑后,比如思考问题、写文章、排计划等等,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右脑做事情来调剂,比如图像处理,音乐欣赏等等,这样方便两个大脑更好的协作。
④一动一静:这个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休息手段,工作一段时间后就短暂休息下,休息时可以做些和工作相比“相对静”的事情,比如打盹小睡会儿,也可以做“相对动”的事情,比如做些简单运动,像keep个几分钟,或是清洁整理之类的事情。
如此交替的进行有节奏的休息,能够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精力,继续进行深度工作,良性循环。俗话说,会休息人的才会工作,劳逸结合亦是关键。
03 总结
培养深度工作的意识,是工作效率的提升、集中专注力的第一步。
深度工作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成,它需要强大的自律意识、执行力和长期的刻意练习。但明确并掌握深度工作的办法,且有效地执行下去,有章法、有节奏、有规律地进行工作,可以更好的改善疫情在家懒散的工作习惯,快速提高在家远程办公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