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8《一生的忠告》遗忘了,创伤却未愈合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69人  爱写作的码男

这几天,控制欲特别强,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一直在和朋友互相伤害。

现象分析

在现实,我不愿意跟控制欲望很强的人说话,是因为我也想拥有控制的权利。一旦环境不能自己说了算,就会逃避,如果不能逃避,就会很痛苦,很难受。

有强烈的控制欲望的人,是因为曾经被伤害,被侵害,这种带来的伤害很多是恐惧,更多的是怒,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挑战。

进一步分析

单方面不断投入,直到不愿再这样投入时,关系就会失去平衡。一旦意识到这段关系中,两者是不平等的,被动方就会陷入消极,悲观,表现出来就是抱怨。习惯性被控制和习惯性被控制的一方,都是没有得益的,都是不自信的。长远来看,自尊心、独立思考的发展会受到限制,需要两个人同时反思和学习,否则这段关系会破裂,到时想脱离被控制的人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关系是互相参与的,为什么经常和比较柔的女生聊天,不和成熟的女性来往呢。是不是觉得在这段关系中,我无法付出,我就不自信(只有付出,我才有自信可言)。我知道这只是我内心的一种脆弱,一种性格缺陷,渴望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如果这是不平等,不正常的,我该怎么在人际关系中获得自信呢,我的自信应该来源于哪里呢?

我是不是无意识的重复父母的模式

我的父亲控制欲是特别的强,一旦他无法控制,他就会焦虑。

过度防御,内心深处是害怕别人再次入侵,而这无意识中的伤害了别人。

我突然想起来一些片段,我以为遗忘就没事了,但创伤却从未愈合。

那会我特别讨厌父亲。在家洗澡,父亲会没打招呼开门进来。青春期跟女生聊天信息,因换手机被父亲看到了,父亲会在电话中念给我听。当时我特别特别愤怒,气得直抖索,很想砸手机……

我知道我为什么要离家出走了,走得越远越好。是因为在家里我没有隐私可言的,对!没有私人空间。

合作共赢的平衡

尊重和建立边界,你要认可自己的脆弱性,有些东西不是你努力就可以掌控的,有很多东西是不可控,不可测的

我们要尊重别人,别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人格。

附录

在外面浪了一年多,再次回家的几年里,和家人重新建立了关系边界,已经实现一种平衡。内心深处的创伤会慢慢去撕开,然后重新愈合。

这几天总是伤害朋友,挺内疚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