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心理育儿

“听话”的孩子没主见?

2017-03-26  本文已影响442人  shaniade
01、叛逆的娃儿突然变成“妈宝”?

周五去幼儿园接女儿,老师反馈“你家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她干什么都是'我妈妈说……'”,我不禁吃惊,女儿在家非常叛逆,特别有主意,怎么在幼儿园倒把我的话当圣旨了呢?

老师知道我闺女应该不是那种没有主见的孩子,追问到,“是不是最近你给她灌输了太多想法”“是不是她自己想做这件事不直接说,搬出妈妈更可能得到允许”“是不是你最近太焦虑了”“一个过度焦虑的妈妈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这样负责任的老师让我感动,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的作为。

马上四周岁的女儿天性活泼,又处在第一个叛逆期,自我意识特别强,但随着半年多的幼儿园生活,有了一定的规则与秩序感,对于老师与家长两大“权威”,也开始有崇拜感了。 在家她常说“我们老师说……”,但在幼儿园又会说“我妈妈说……”。她是因服从权威而失掉个性吗?她会否因此变得没有主见,不能长成她自己?


02、孩子叛逆和顺从的原因是什么?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内疚感”,而同时他们的道德发展正从自身出发(前习俗阶段)过渡到从秩序出发(习俗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开始知道只有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才能符合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在这个过渡阶段,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一会表现得十分乖巧,转眼又变得顽劣不堪。其实这是很正常的。

“听话”的孩子没主见?

虽然幼儿“懂事一些”了,但他们并不确定是否“只有这样做才对”,因此会不断尝试,通过不断试错来试探你的底线。这时父母常会说“其实TA什么都知道,但就是不那样做”。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明知故犯”,一种是“表达情绪”。对于前者,家长应温柔而坚定地要求孩子执行约定,而对于后者,家长首先应该先等待孩子心情平复,再做对与不对的教育。

4—5岁的幼儿正处于一个身心发展微妙的矛盾期,一方面,他们可能正处于语言、审美、数字、人际交往、自我意识以及道德感等多种敏感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幼儿又受年龄和自身经验所限,对尊重、秩序、成长的含义,大多停留在感受和情绪上,高兴时会遵守约定、秩序,不高兴时就“耍了”,有时甚至会出现行为退行。出现这种状况,除了有幼儿自身因素外,与父母的引导不当或焦虑也有很大关系。

要让孩子真正从内心顺从,而不是被压制后的“服软”,父母要有耐心和爱心。孩子不是成人,光讲道理是行不通的,有时要默许他们有犯错的机会。通过经验和教训得到的启发比你说上一百遍管用。父母要做的就是站在孩子身后,给他们必要的保护。


03、“听话”的孩子可以做,但要做“听自己话的孩子”

读了一些育儿知识和儿童心理学皮毛的我一听到自己孩子可能“没主见”,一时心慌。似乎“听话”的孩子就是没主见,但理智思考下,我认为孩子听话不一定是坏事,但一定不能只听别人怎么说,包括父母和老师,而是听从他自己内心的声音。

“听话”的孩子没主见?

孩子通过不断尝试,开始体验到什么是符合社会规则的行为,什么是让自己和他人都舒服的做法,是最重要的。这时规则和秩序就不只是妈妈的叮嘱,老师的教诲,甚至不再是为了得到一次奖励或避免一次惩罚,而是内化为指导TA自己行动的准则了。这才是真正的“听话”,是一种有主见的体现;这种“听话”是通往独立的一程,是获得真正自由的必经之路。

为了让孩子成长为“听他自己话”的孩子,父母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作为父母,首先应做到“心平气和”,虽然这很难。

如果你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经常对孩子发火,讲话“高八度”,企图用家长的权威让孩子“听话”,孩子多半会“阳奉阴违”。这样的孩子,不是变得没有主见,就是也继承了你的“暴脾气”。

不仅是父母角色,成人扮演的任何一种角色,角色里的一举一动,在孩子眼里都是模仿对象。如果你仅能做到“对孩子心平气和”,而对他人、他事都“暴躁如雷,孩子会认为你的好脾气都是“装出来的”,TA学会你的处事方法,变得有些“阴晴难定”。

对于“急性子”父母来说,真正的心平气和不是忍出来的,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用理智控制出来的。要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左右。

(2)嘱咐、唠叨的话不要重复说,不要时刻说,而要常说“妈妈相信你自己可以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都恨不得替孩子受罪,但有些事情你现在不让孩子去面对,将来人生一定会加倍让TA体会。

挫折如是,生病如是,生命正以它原本的样子,在孩子面前展开。我们能做的,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岛,而不是襁褓。孩子只有经历过必要的人生历练,才能慢慢长大。“生一场病,就多一个心眼”。

焦虑的妈妈(如最近的我),常常害怕孩子着凉、太饱、饿着……,每天都叮嘱很多遍,“记得多喝水”“擦屁股够不着叫老师”“自己记得按需脱穿衣服”……,这大概就是我闺女这几天在幼儿园一直表现出“妈宝”的原因。原因一定在大人。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映出你一定时期的心理状态,是平静还是焦虑。

细想起来,妈妈的焦虑不一定来源于孩子,可能是某阶段的工作、生活、学习压力过大,或者没太多时间陪伴孩子的愧疚心理,让妈妈以格外担心孩子的方式发泄出来。其实大可不必。

孩子并不时刻需要妈妈把全部精力放在TA身上,受到太多瞩目的关心有时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这种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TA就会以“妈宝”“没主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果你这段确实太忙,那就在可以陪伴的短暂时间里做到全身心投入,就可以了。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而不完全是时间问题。

相信孩子,他们正处在最有张力、爆发力、成长力的时期,他们每天都在进步。把操心而无用的叮嘱换成一句“妈妈相信你”,看看孩子会不会给你一个惊喜。

(3)、妈妈不要太强势,孩子就不会朝“两个极端”发展

现代女性多是“女汉子”,刚强足矣,温柔不够。这是咱们把自己当男人用太长时间了,失去了女性的本性——女人应如水。

“听话”的孩子没主见?

要做好妈妈这个角色,其实更好的也是“以柔克刚”。你强势地对待孩子,是要孩子屈从吗?你的本意一定不是这样,你是希望孩子知书达理。但强势的效果一定不好。于是你苦恼。

孩子是最会模仿的,女孩子尤其会模仿妈妈。你的强势会“遗传”给女儿,令她过早形成主观而偏见的强势。而男孩子长在一个强势的妈妈怀抱中,将来很可能会变得懦弱,缺乏男子的担当与果敢。

不妨换一种思维。说每一句话之前都在心里过一遍,想想你那可能因你而走向“强势”与“懦弱”的孩子,脱口而出的“你必须”“我觉得”“如果你再不——我就——”就会咽下去。换个说法,“如果你这样做,就会更好”“你再想想”“我不喜欢你的行为,希望你可以……”,给孩子平等的尊重,这是妈妈们需要时常提醒自己的。


总结

孩子,不仅是你的孩子,他更是他自己的。我们希望他最终长成他自己应该的样子,那么,就以爱的名义,给他们成长的空间。

如果他听妈妈的话,那不是因为你是他妈妈,而是因为你是他行为的榜样;如果他不听妈妈的话,那不是因为他不懂事,而是因为他是比你更进步的人。

“谁若不独立,谁就不会拥有真正的自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