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 is more:我的生活哲学

2020-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滴答清单

近年来,倡导至拙至美、回归自然的极简美学逐渐成为家居、服装、UI设计领域的风向标,自然的线条、中性的色调,高冷克制 又不失质感的北欧风、无印风越来越受到都市年轻白领的推崇。与此同时,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佐佐木典士的《我决定简单生活》陆续超越热门小说,抢占畅销书热榜。

可见,在消费主义、拜物主义盛行的今天,重功用、去修饰的生活理念开始以一种反思的视角进入社会主流视野。

然而,极简主义终归是一种相对小众的生活方式,不少人错误地认为,极简无非就是:

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简约≠简陋,极简主义≠禁欲主义

什么才是极简呢?

首先,“简”指的是简约,精简,给生活做减法,但绝不意味着放弃一切。

(1)极简是一种思维模式,要求我们在高压力、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对事物保有清醒理智的认知,明确自我需求,以化繁为简、高度专注的原则去处理冗杂的生活事务,确保自己对生活的主导与掌控。

(2)极简是一种生活方式,提倡以人为本,环保节约、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其要义在于:丢弃无用的,保留合适的,将持有物的数量降低到一个适当的水平,让自己从琐碎的日常中解放出来。

什么才是极简呢?.jpg

我们为什么要极简?活得舒服随性些不好吗?

其实,极简与自由并不矛盾,相反,还是引领我们通向自由的一种方式.

过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的幸福感来源于添置新物件,因为这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提升
现在,我们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清空购物车,待签收的快递一个接一个;
昨天刚跟风购入小红书好评如潮的眼影盘,今天又开始种草新的春夏流行色;
满当当的衣柜找不到一件一件适合约会的,限量版的鞋子买回家就闲置在角落;
密密麻麻的APP、公众号接连不断地推送着新消息,日常会浏览的其实并不多;
总是热衷于收藏转发攻略合集、干货视频,但直到链接失效了也从未打开看过
……
在消费主义的 煽动和内在物欲的驱使下,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囤货狂魔
可是,你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真的需要这么多吗?也许未必
你大概也能体会到,对物质与信息的过度追求和占有非但不会带来满足感,还会让人不堪重负

米开朗琪罗曾说过:“美就是净化过剩的东西,人生亦是如此,要想活得美,就得删繁就简,去掉多余的工作。”
的确,只有剔除那些旁支末节,才能腾出足够的空间,专注于你所珍视的部分。
同样的,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古人也往往使用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画面疏密有致、浓淡相宜,黑白辉映间,顿生美感。正所谓越简单,越丰盛,“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留白的艺术意境所在。极简,恰恰体现了这种文人智慧。


我们为什么要极简?.JPG

如何践行极简主义法则?

简化生活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归根结底,就是:斩断执念、练习放手、清理过剩。
在这里,我们倡导的是理性的极简主义,并不是一味地减少身外之物,而是要你重新审视自己的需求,从复杂中开辟新秩序。

你需要遵循以四大原则:

并在此基础上

(1)精简你的欲望:请诚实地面对自我,了解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别人云亦云,别急功近利,潜下心来,识别并专注于1-3项你真正热爱的事情,不骄不躁,稳步提升。

(2)精简你的物品

(3)精简你的信息
在这个内容巨量生产、高速传播的数字时代,泛滥的零碎信息不仅过度占用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也引发了一系列信息疾病:如焦虑不安、情绪暴躁、自我封闭……因此,你需要:

(4)精简你的社交:放弃无用的社会关系,拒绝无意义的饭局,把更多时间留给自己珍视的人。

如何践行极简主义法则?.JPG

Less is more,大道至简

给你的生活减减负

让生活归于本真,喧嚣归于宁静

重拾轻盈自在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