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农场》读后感
这本书才一百多页,我只花了两天时间便读完了。读到30多页之时,我便控制不住自己的阅读欲望了,一目十行地不断读下去,读下去,直到最终结局浮现,尘埃落定。掩卷叹息,久久不能自已。
这是一本什么书呢?很有意思的书。它会让你对自己身处的社会进行深度的思考。它的故事情节其实不复杂。一群在人类长期驯养下的家畜们忽然之间不满这种生活,便在一个领袖——雪球——一头猪的带领下造反赶走了自己的主人,拥有了动物们自己的农场。但是,它们想要的自由却并没有随之而来。它们中的另一位领袖——拿破仑——另一头猪策动叛乱,赶跑了自己的对手雪球,从此,开启了“阶级社会”。拿破仑这头猪用两条腿走路,奴役着曾经的动物朋友们,跟人类做上了交易,交上了朋友……
读的时候,我发现其中的情节与人类社会的某些历史大事件是类似的,甚至是重合的。我从中有了些许收获。
一、得民心者得天下
故事最开始,动物们默默忍受着被人们控制奴役的命运,就像历史上无数次起义前被压迫的人们一样,毫无反抗意识。被点燃这种意识的是一头即将老去的有威望的猪,他为动物们描绘了一幅战胜人类后的蓝图,他带领动物们唱出了属于自己的自由之歌——《英格兰动物之歌》,歌词里充满了对人类的愤恨,对自由的渴望。所有动物都开始唱起这首歌,所有动物的思想都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默默忍受。这让我想起了陈胜在大泽乡起义之前,没有贸然行动,而是故意让大家看到“陈胜王”的纸条——其实那是他自己写下的,并不是他口中所谓的天意。于是,所有人开始从心理上接受这一点:陈胜命中注定是王。之后,他的揭竿而起,他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这样说的话,是否每一场起义之前,领导人都要对普通民众进行思想上的洗礼,以赢得大家的支持,方便后续工作的展开?当今社会的营销活动也是如此,针对老百姓的心理一步一步曲径通幽,哪怕有些人的心理城墙坚不可摧,他们依然可以挖掘出洞。赢得了心,便赢得了信任。“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其中的哲学,还有待我读一些书籍才会思考得更透彻吧。如今,只能到这里。
二、成王败寇
拿破仑最终赶跑了雪球,是因为他的野心。当聪明的雪球开始培训所有动物的智商,教他们识字时,拿破仑把所有母狗产下的狗崽子全部收罗门下,开始培训。他是关心下一代吗?他是为了自己争权。我看到的是一个热心带领大家走向自由美好未来的雪球,和一个野心勃勃自私自利的拿破仑。如果是雪球成为唯一领袖,也许故事结局会不一样吧?
“成王败寇”,这个成语适用于雪球。他像青史留不了名的那些人们一样,拥有对组织的一片热忱,也曾带领人们向着美好奋进。但是,历史遗忘了他们,甚至改写了他们的真实面目。当我们这些后来人读到他们的时候,要保持足够的清醒。用心,才能看到事物本质。
三、劳力者治于人
雪球带领动物们赶跑了人类,拿破仑带领他驯养大的狗赶跑了大功臣雪球。其他动物只是眼睁睁看着雪球逃命而去,不敢说一句话。“不在沉默里爆发,就在沉默里死亡。”它们的懦弱,它们的愚蠢,导致了后来愈益恶劣的局面。最终,拿破仑成为了“人类”,沉默的动物们是有责任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拳击手了。
它是一匹健壮勤劳的马。它也是一匹愚钝不堪的马。雪球教它识字,记住前面的丢了后面的。雪球被驱逐出境后,他只说了两句话——“我要努力劳动。拿破仑永远是对的。”然后,低头继续做苦力。他不知道有了第一次的沉默,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最终,自己的命运与雪球无异,甚至更惨。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适用于拳击手。他善良,他勤劳,他诚实,他上进,他忠诚……他只有一个缺点:缺少智慧,盲从领导。
要成为一个更有智慧的人,阅读更多的书籍,思考更多的道理,如此,方能不被其他人牵着鼻子走,走入迷途,走入困境,走入深渊。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比如尖嗓在拿破仑的命令下改写的“七大戒律”,绵羊们每一次突然唱起来的“四条腿好,两条腿坏”……好书不厌百回读。将来的我会重新读一遍,得出深刻的历史道理来。等待那样的道理和那样一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