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暂坐》(二)
《暂坐》以西京城为背景,讲述了现代都市里的一群中年女性,在追求经济独立、个性解放、精神自由以及理想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以及困境中所展现出的复杂人性。
小说沿用的仍是贾平凹一贯的写作手法——日常生活的哲学表达。小说没有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整部小说采用的是一种写实主义的“人物之间的对话”,真实地还原了泼烦、琐碎、一地鸡毛式的都市日常生活以及这种生活之下的人的各种情绪和精神状态。
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小说就是“讲故事”,基于此,很多作家都挖空心思地“编故事”,靠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读者。贾平凹的小说尽管也不乏故事情节,但并不以情节取胜。在贾平凹这里故事情节只是一个轮廓,是推动小说发展的背景和线索。与情节相比,贾平凹更看重小说整体气氛的营造、场景的设置、日常的再现以及人物情绪、心理及对话的捕捉和呈现。
贾平凹小说写的是日常生活,传达出的却是时代气息。贾平凹对于这个急遽变化的时代始终保持着一种极其敏锐的心灵感应,他的小说一直关注着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贾平凹笔下的西京城雾霾弥漫,阴晴不定。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烦躁,憋闷,昏沉,无处可逃。
《暂坐》一书藏有深厚的佛理和禅机。小说伊始写到,“杭州有个山寺,挂着一副门联:南来北往,有多少人忙忙;爬高爬低,何不停下坐坐。坐下做甚?喝茶呀。天下便到处都有了茶庄。西京城里也就开着一家,名字叫暂坐。”所谓暂坐,就是暂时停下来坐坐,不长久、不彻底、不究竟。
小说取名《暂坐》意在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程中,不要因为追逐功名利禄这些“镜中花水中月”而步履匆匆,以至于迷失了自己的本性。
另外,小说一开始写海若精心布置了一个佛堂,准备供养西藏活佛。此后,所有人都望眼欲穿地等待活佛的到来,一遍又一遍地问:活佛啥时候来?但是,直到小说结束,活佛始终都没有来。这一切就像西方那个经典戏剧《等待戈多》一样,荒诞、讽刺。“等待活佛”实际上是小说的一条暗线,它象征着现代人物质丰富、思想匮乏、情感困顿、身心焦虑的精神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