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为何频频上头条?
今日头条与百度的骂战上了热搜,两家公司互指对方黑公关,这件事情的对错,暂时还难下定论。但今日头条刷屏各媒体平台的效率可堪称互联网界的“汪峰”。
今日头条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借用农夫山泉的广告语: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只是新闻的搬运工。然而,天道好轮回,作为一个自媒体信息发布起家的平台,自己也被网民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消费了。从2017年末至今1月时间里,今日头条已经多次成为诸多媒体的头条,赚足了眼缘。
第一次,今日头条被政府部门约谈,这一次今日头条并不孤单,还有凤凰新闻作陪。
今日头条也确实如公告中所谈暂停多个栏目。
第二次,1月11日,今日头条被工信部因为涉嫌侵犯用户隐私权问题被约谈
图片截图自新华网
两次被约谈原因都可谓是切中当今互联网发展热点问题——内容与隐私权。
而前者,今日头条已经被诟病已久,“low、俗、黄、爆、水、抄”是今日头条长期积累的标签。人民日报的评论中说,我们正在经历公共信息传播的一次重大转变。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而面对这次转变,今日头条给出的答卷显然是不及格的。
政府对于网络安全的监管从来没有缺位,早在2016年4月20日,习大大就曾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这番话可谓是振聋发聩,而今日头条一意孤行发展到今天,最后面临停版处罚,一点也不无辜。
与其说今日头条挑战的是政府权威,不如说是社会良俗。
有的人说今日头条是地摊文学抬头的产物,low而无用,有人说今日头条就是阅读领域的罂粟花,稀释人的生命,但这些都不是最致命。最致命的是内容无节操,无底线。在政府的通报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进入互联网时代,社会良俗在物质发展的过程中屡屡被挑战。十八大报告中,五位一体中的文化建设仅次于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可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社会良好的传统道德不该让位于物质积累,更不该让传播不雅内容被私有企业作为牟利的工具。
在此过程中,许多涉黄企业经营权被取缔,甚至企业高层锒铛入狱,蓬勃发展的直播平台也因为涉黄受到处罚。
中共十八大在2012年召开,今日头条同样是在2012年发布,今日头条见证了中国互联网文化向良性发展的过程,然而却没有及时悬崖勒马,依旧打擦边球。直到此次因为传播低俗信息被约谈停止更新,杜绝低俗内容的决心才让人看到诚意。
网页首页中已经没有了性暗示的图片和文字,不雅的直播画面也没有出现在界面推荐里。
引用之前网友评论另一部产品的话:“要选择那些都是米饭的行业,哪怕饭里有点屎都好,而不是选择都是屎的行业,哪怕屎里有点饭。”
然而新闻发布平台并不是屎里有饭的行业,也不是饭里有屎的行业,而是不允许饭里有屎的行业。媒体发布平台面向的用户数量多,涉及的年龄段广,将内容确立在一定的底线之上,设立一些禁区,才能让用户从道德层面接受,自觉抵制不雅内容的产品也才能在阳光下长存。
今日头条的ceo张一鸣也说,“我们肯定比同行更重视。而且我们从来不主动push低俗内容。我们一直在打击低俗和标题党,现在「特别低俗」的内容已经消失了。”
这些话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如今的今日头条是一个被估值200亿的“独角兽”,相比于利用低俗内容中获利,摆脱低俗内容,去除曾经的污点才是他们更重视的。
技术和自由不是成为逃避责任的理由
今日头条来自于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这部产品也将ai技术作为立足点。推荐的手段主要在于算法的自行分配。
今日头条于1月11日,召开算法问诊大会,并首次公开今日头条算法。根据大会中专业工程师的讲解,这个算法的推荐机制主要依赖于三方面:用户,内容,与环境。尽管今日头条声称,他们会不断纠偏,设计、监督并管理算法模型,但是并不能掩盖今日头条缺乏有力的内容审核的缺陷。
曾经,震惊文,标题党,秀下限等不择手段吸引眼球的文章充斥着UC新闻平台。同样的,即便已经十分重视内容审核的百度贴吧如今因为水文充斥失去了往日的互联网文化地位。凤凰新闻和一点资讯,更是破罐子破摔。内容审核不到位的结果就是,阅读平台成了垃圾站,阅读者成为了拾荒者。紧接着,劣币驱逐劣币,优质作者离开,平台的消失就成了时间问题。
面对外界对内容的质疑,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并不觉得有错,在委屈之余,甚至还觉得自己更为高明。
在接受《财经》记者回答时,张一鸣声称今日头条只是一个技术公司,对内容的优劣不该负有责任,同时并不该像文化人那样背上太多道德的桎梏。与此同时,他还表示,今日头条不会也不需要设立传统意义上的总编辑,他最忌讳价值观先行,他认为不干涉可能是今天他对内容最好的管理。
总结一下,就是,今日头条只管技术,不管内容,应该尊重读者的自由。关注互联网的朋友一定觉得这句话十分熟悉。大家可以先想一想。
思
考
区
域
曾经的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欣也同样说过类似的话。当被问及,为何明知道快播有监管漏洞,却不转型、不停用QSI软件时,王欣回答说技术本身并不可耻。相似的对话却是在不同的场合,彼时的王欣正在法庭上为自己辩驳。
最终王欣作为快播公司法定代表人,犯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判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金100万元。
快播老总在铁窗中反思悔过,而张一鸣作为今日头条的高层依旧在互联网的舞台上指点江上,大放厥词。不同的境遇,不代表张一鸣代表的今日头条无辜或者罪责较轻。事实上,今日头条的吃相更加难看。
快播是一个播放器,自身并不具备资源整合推荐的功能,但是今日头条则不同,你所看到的低俗内容,水文,侵权的抄袭文全部来源于今日头条的推荐。人们精神世界所遭受到的荼毒,对原创作者被抄袭造成的经济损失,今日头条都是当事人。
快播公司是造刀人,今日头条是用刀人。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同样的,技术与所谓的自由价值观不该成为今日头条作恶的背锅者。
法庭目前还不会把没有自由意志的人工智能作为被告,被告只能是背后的开发者和使用者。
今日头条是一台没有智能的人工智能机器。
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也是一个愚蠢的时代。这是一个受益于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被创新欺骗的时代。有多少的企业借助创新的名词,创新的工具,做着传统企业的事,却堂而皇之的将关键的配置忽略。张一鸣追求自由,强调技术身份的另一层原因,是为了绕开只会开发的技术人员有没有资格运营媒体的问题。
这是一张普通杂志社的机构设置:
这是今日头条的业务简介:
从图中可以看出,今日头条的发布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单纯的科技公司。今日头条的野蛮生长正是由于对用户的完全放开,彻底放任自媒体,也就是张一鸣口中的自由价值观。
表面上看,它自身不需要产出内容,不需要对文字深层次的意思进行探讨,只是一个自媒体与读者间的通道。今日头条似乎引发了一场有关“自媒体”的革命,甚至可以将这种“创新”提出一个名词“新阅读”。
从技术的角度,今日头条就是一台没有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自己会看到什么内容完全依赖于大部分其他阅读者的习惯,和自己的习惯,以及环境类型。借助网友的话,沿着这个思路继续讲,今日头条是一面人性的镜子,它照出了人性的阴暗与贪婪。今日头条的锅又甩给了用户自己。
这就是诡辩艺术,将事物的某个属性作为论点,而全然忘记事物的本质。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技术公司,而今日头条并不是一个技术产品,它首先是个文化宣传媒介,也就是媒体,他的文化属性大于技术属性。
一家技术公司运营一家文化产品,这就是今日头条如今乱象的矛盾点。这也就导致技术控制大于内容控制,或者内容控制基本就不存在。而技术的背后是对金融资本赤裸裸的追逐,正如张一鸣所说:CEO的职责为什么是把自己的喜好加到产品上?CEO的责任是为公司创造效益,为员工提供薪水,为社会提供产品服务。
高举创新旗帜的今日头条,扔掉媒体该有的编辑部门,轻装上阵,终于将许多认真做内容的媒体挤掉,成为今天即便多次被政府约谈,也毫发无伤的庞然大物。今日头条的成功终于使一个世纪论题有了一个答案,资本裹胁下的技术终将把伦理道德打趴下。
大潮退去,今日头条能否提前穿好裤子?
今日头条和uc一样借助泡沫内容发展起来,不同的是今日头条的发展愈加依赖于这种泡沫。政府对凤凰新闻和今日头条的约谈就是泡沫破灭的表现。十九大后,我国将扶贫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经济的贫穷在中国的落后山村,而文化的贫穷就在于以今日头条为首的自媒体平台。
如今付费阅读已经慢慢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这一方面是人们慢慢意识到了知识的价值,同样也是读者对高质量深度内容需求的体现。可以预见的是,付费阅读也将在未来的网络阅读中占很大比重。
如今的阅读群体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阅读门槛降低了,数据名词堆叠的科技文章,议题重大的人文思考不再缺乏受众。产生这些转变的背景是,一代更比一代强,80、90、00后中的高素质人才比重不断加大。2017年,《人民的正义》这种搁以往容易被忽视的政治反腐剧成为爆款,收获收视与口碑双丰收,这个现象就足以说明问题。
与此同时,与电影观众的变化相同的是,新闻阅读者也逐渐回归理性。
除去受众群体的变化,政府滞后的监管也将逐步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人民日报对今日头条严厉的批评一针见血:被算法选中的你我,失去了自主选择信息的权利,人性弱点成了商家变现的利器,自由意志成了被他们随意揉捏的泥。从人民日报的批评,到这次约谈已经足以表明政府的态度。该对没有责任感的掘金者秋后算账了。
不管是用户还是政府主管部门,版权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有的电影因为没有处理好版权问题,精心拍摄的电影票房惨淡。因为绕不开的版权侵权案,于正和郭敬明的事业遭到重创。网易云音乐因为缺少音乐版权,曾一度成为一个空壳。新闻领域的原创问题一定不会是个例外。
这些客观环境正像阴暗后刺眼的光线一点点刺破标题党、水文、抄袭文这些内容泡沫。今日头条正在面临阳光下的审判,但是这并不是最大的危机。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今日头条最大的危机在于没有应对这样挑战的发育机制。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今日头条中存在着这样一部分群体,被称为“做号者”,也就是网络搬运工。
他们的工作模式很简单,到贴吧,论坛,其他类似的平台上扒一些文字,随便配一些吸引人的图片,一篇文章一般也就四五百字,仅有的一些文字也就是小学三年级水平。而且还是翻来覆去的几句话,比如你觉得呢?高明一点的到国外网站,利用翻译软件直接翻译过来。最后,再加一个惊悚,或者让人想歪的标题。他们这些人一般不是单兵作战,一天一个团队据说可以完成几百篇,产量惊人,收益也惊人。
最为明显的就是在娱乐版块,一旦明星在微博上有任何只言片语的更新,就大胆猜测,造谣,吸引眼球。在这种文章中,微博截图占据了大部分内容,自媒体作者自身并没有什么实质的产出。
做号者与今日头条相依为命,相互成就,从流量经济中赚的盆满钵满。做号者的未来不会太好,但他们的钱已经转够了,但是今日头条呢?优秀的自媒体人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早已脱离战场,背景雄厚,敢于对不良内容说不的大鱼号与企鹅号更为适合他们。
彼岸,百度已经不再依赖于自媒体,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团体大号中,搜索依旧是他们在新闻领域最重要的业务,很多百家号自媒体人称自己的文章已经很少给推荐了。
网易新闻有长期辛苦经营的真爱粉,其中的网易跟帖也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圈子,最重要的是网易新闻本身就长于内容。
凤凰新闻是老牌新闻网站,也具备一定的固定作者,并且有内容审核的能力。
这些媒体最大的特征就是内容更为多样化,虽然也有一些水文,标题党,但是也有持续产出的优秀作者,以及严肃的评论板块。这些新闻平台就像一片森林,有杂草,灌木,也有大树,动物们更愿意长期居住在这里。很明显,森林是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相比于疏于打理的杂草地更能抵御灾害。
今日头条唯一值得说起的就是对原创文章的补贴较大,但是这种有奖无罚的做法杯水车薪,无法给原创作者足够的诚意,让他们与平台相依为命,度过寒潮。一旦有任何的风吹草动,杂草地里的小动物便会作鸟兽散。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根据近日,硅谷全球数据研究机构PicthBook公布数据显示,今日头条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独角兽”创业公司,估值200亿,跻身年度“独角兽”首位。
这个产品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赢得了荣誉,也曾为许许多多的创作者提供了知识变现的渠道。
今日头条如今拥有6亿激活用户,活跃用户有1.2亿,是向用户传播信息的巨大窗口。完全有能力成为引导国民素质的先锋,将对低俗无趣的关注,转移到对真善美的追求上,使国民形象焕然一新。
今日头条尽管由一家技术团队组成,但是也不乏人文关怀。在公益方面,今日头条将流量变现,直接拨出去一部分作为公益基金,在寻找留守儿童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旦今日头条承受不住最后一根稻草的压力,将是一种巨大的损失,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如何破局?我们可以参照大洋彼岸的情形,
西方世界有一款名为Snapchat的照片分享应用。顾名思义,照片存在的时间很短,只有10秒。根据《商业周刊中文版》的报道,这部应用在2017年8月广告收入缩水至少2亿,亏损额超过4亿美元。在谷歌和脸谱的围堵之下处境危机。但是Snap却在假新闻净化上成效显著,并赢得了口碑。
2017年9月,美国几乎任何一家媒体都发布了有关俄罗斯政治假新闻,而snap上似乎没有出现相关的假消息。而他们的秘诀便是人工审查,他们有高效,成熟的内容团队。
人工智能发展时间较长的美国尚且必须依赖于人工审查,中国的媒体平台更应该吸取教训。而建立足够可靠的内容团队,将是今日头条唯一的应对策略。回到文章之前所说的矛盾点—技术与内容的错位,真正直面这个问题,是张一鸣团队首先需要有的反映。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可悲的是,在如此紧急的时刻,今日头条仍然是见招拆招,通过大量招聘内容审查人员来应付政府的检查,而这只会让今日头条陷入永久的被动。
新闻媒体平台有两个条件是必须的:一是拥有授权的媒体内容,一是职业的新闻素养。以目前张一鸣团队的做法来看,在大潮退去之前,穿上底裤是不可能的事。
解决今日头条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技术在平台运营中的位置问题,只有将人工智能这个“潘多拉魔盒”交给高尚的人,才不会造成泰坦灾难,才能让今日头条被主流价值观接受。面对今日头条已经四面楚歌的局面,张一鸣团队必须要有壮士扼腕,刮骨疗伤,甚至是牺牲精神,才能保住今日头条这个泡沫撑起的巨兽。
从内容审查入手,暂时收编的内容管理人员根本不足以使今日头条度过危机,最有效的方式是寻求传统媒体在整体运营上的合作,或者直接将今日头条脱手给真正做内容的团队,将技术团队的权利移交给真正的业内人士,让技术人员站在最适合的地方,专心发掘技术的真正力量。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今日的放手,是给今日头条一次活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