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稿解剖9:金庸(拾遗写的,我太喜欢这篇了)
https://mp.weixin.qq.com/s/1kvlEtLT4tO8aQ0h_Ifq2Q
一、选题和标题
1、金庸逝世,结合热点推出的文章。
2、标题:人间自此无大侠。以金庸的生平为主题,重点突出金庸的侠客精神。
二、文章解析
1、总分总的写法,开头是金庸与主角辞别的虚拟画面,中间围绕侠义描绘金庸的生平,最后用他人祭拜金庸坟墓的虚拟画面结尾。
2、结构分析
01-02说明他如何和武侠结缘,切入非常快。
03-06通过他读书、工作的系列事件说明他身上的侠义精神和外交官梦想。
07-12写他的武侠写作之路,如何火起来?如何用笔仗义执言?被暗杀和被解禁的起起伏伏。
13-14总结议论。说明他作品的意义,他的人生观和愿望。最后结合他的遗愿,用一个画面结尾。
3、语言风格:由于是写金庸,本文的风格有点文言风格,白描手法讲故事。善于用对话和人物动作体现故事。
4、观点:用金庸做过的事情让我们自己体会他的侠义,叙事为主,加上议论的点睛之笔。
三、详细分析
00导入
开头一句场景描写,引出金庸与众多小说人物话别的虚构场景:
从江南到大漠,从塞北到极南,偌大江湖,一夜之间皆失去了颜色。
金庸小说中的众多主角,一人一句经典台词。
金庸的回应也是引用他作品的原话。
最后议论:讲武侠的那个人终于走了。从此以后,这江湖该有多寂寞?
这样的开头写的太精彩了!生动、宏达、意味隽永。以后类似的小说家都可以借鉴这样的写法,作者与笔下人物的虚拟对话。
01
写金庸的家庭背景,名门望族;然后引出金庸,说他从小爱看书。
开头:浙江海宁袁花镇有一望族,名姓查。
素材:风筝放一半,跑去看书(笔法简练,很快切入主题)。
02
讲金庸如何与武侠结缘。
素材:因为《荒江女侠》,迷上武侠。
素材:搜罗武侠小说
议论:武侠梦,就这样在他血液里埋下了种子。
03
金庸读书时的“侠客”精神,一次退学。
素材:联合高中讽刺训导主任,被退学(生动讲了这个故事,细节描写体现人物。比如查良镛心中热血一荡。沈乃昌看到文章,气得全身发抖)
04
金庸读书时的“侠客”精神,二次退学。
开头一句交代背景: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
素材:金庸的自述,家中惨遭掠夺,励志成为外交官。
素材:中央政治学校的成绩第一
素材:看不惯国民党学生欺负异党学员,质问学校领导,被退学。(详细描写这个故事)
05
过渡:“做外交官的梦想破灭了。”
素材:图书馆谋了个职务,之后继续进修国际法。
素材:成功竞聘《大公报》的职务
06
交代时间背景:1949年,中国解放后不久。
素材:有机会当外交官助理,但因为不喜欢受束缚,放弃机会(通过对话来描述这个故事)。
07
过渡:一同调往《新晚报》的,还有陈文统。
素材:与陈文统做同事,都爱武侠和围棋(小细节描写,感觉很生活、很真实:两人时常买回二两孖蒸、四两烧肉,然后摆下棋盘,一边吃肉,一边对弈)。
素材:太极派与白鹤派比武,总编趁机推出武侠连载,让陈文统写,一炮打响。
结尾:一个新武侠小说时代就这样开启了。(为后续金庸的写作铺垫)
08
素材:陈文统没想好下一部写什么,找金庸写。(用对话的方式开展故事)
素材:金庸构思《书剑》,开始反响平平,一个月后爆红。他开始了武侠写作之路。(重点描写,第一个转折金庸没有立刻答应;第二个转折,失眠不知道写啥。第三个转折,开始反应平淡)
期间穿插议论:这,正是金庸武侠小说的特点——开局平淡,但随着人物和情节的展开,火越烧越旺,“茶”越来越香,慢慢就让人欲罢不能了。
09
素材:看不惯《大公报》说假话,辞职。体现他的真。
素材:因为喜欢夏梦,加入长城电影公司。+坊间传说的约会
议论:从此,他小说里便有了夏梦的影子。
素材:北大教授孔庆东说:“金庸的小说,既是一流的武侠小说,又是一流的爱情小说。”
议论:一流的原因——痛彻的失去,成就终极美丽的幻想。
10
过渡:离开长城离开夏梦之后,金庸的侠客之梦又被点燃。
素材:创办《明报》,维护社会公信,但销量差,用武侠连载拯救。
素材:香港才子倪匡的评价,看小说的不看金庸,是笑话。
素材:新加坡等国的报馆,竟利用地下电台输送金庸小说内容,
11
议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素材:正义发声,招来暗杀。(详细描写,林彬被杀,金庸到欧洲避难)
素材:后续写了系列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最后《鹿鼎记》封笔
12
素材:整理自己写的小说
素材:邓小平见面,小说在大陆解封(对话形式)。
议论:与柳永之词做比方,说明当时金庸小说的风靡。
13
素材:知乎提问,金庸小说的影响。某个网友的回答,明辨是非善恶,守护内心。
通过知乎的问答进行议论升华,说明他作品的意义。
14
素材:金庸的问答,人生要怎么过?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素材:金庸的遗愿,百年后仍有人看他的小说。
想象的画面结尾:写一个大人牵着小孩经过金庸坟墓前祭拜的场景,与开头想象的画面形成呼应,特别赞。一段简短的对话,几个动作,画面跃然纸上。
金庸先生不知道,此时我眼前正浮现一幕场景:
然后很久年很久年以后,一个大人领着一个孩子,走过一片墓地。
突然,大人指着一块墓碑,对孩子柔声说道:
“你非常喜欢的那个金庸,就在这里。”
孩子眼里满是崇敬,他躬身一拜,定睛细看墓碑,只见上面写着十四个大字: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