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过度依赖社交网络?
对劳动特别是对脑力劳动来说,一个重要的帮手是复审和修改材料的习惯。几乎所有的脑力劳动都是在首先掌握其一般轮廓的情况下进行的,然而,在第二次着手修正时,其出色的方面就会自己显露出来。
——希尔逖
今儿旧文修订
by 2013.4.6文
你是否也有过度依赖社交网络的感觉?
网友A:“今天见了好久不见的好友,看她朋友圈觉得她已经过得非常潇洒了,可是见面聊了后发现和朋友圈中的她完全不一样!”
网友B:"突然联系到自己喜欢的人了,只有在网络上才能说出好多毫无营养的对话,到现实对话时,却感觉无法用心去communicate”
.....
.
记得看过一个说法:
60后:留在原地喝茶聊天
70后:唱卡拉OK
80后:去夜店
90后:十几个人坐一起,没人说话,都在拿手机跟别人聊天。或者边聊着天,边划着手机
我们应该都遇到过这种现实社交场合还一直拿着手机的人,而且还能时不时跟你聊天,还继续玩弄手机,其实我们自己很可能就是这样一员。
为何现代人越来越依赖网络社交?
首先,网络表达为想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的人提供了很好的途径。网络上表达和面对面表达方式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面对面交流能流露出你的真实心里感受,你的迟疑,结巴,或者找不到合适词语的时候,真实向对方展示出真实自我。而这种我们认为比较尴尬,想掩饰自己的想法在网络社交中得到充分满足。
其次,在网络社交软件为想快速呈现自己想变成的模样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发短信,写邮件,贴照片,发状态,所以这些都能让我们向别人呈现出我们想变的样子,因为我们可以编辑,就是说我们可以删除,可以修改和润色,我们的面容,声音,甚至我们的整个形象。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你会为了一场重要舞会,勤奋锻炼身体数周,才能改善自己体现,满意出席,而在网络活动中,你只要美美的摆个pose,然后运用各种高科技软件对你下垂的脸颊,蝴蝶袖,美白...应有竟有,这样当然会满足人们的虚荣心,过于沉溺其中是相当不可取的,那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再来,网络社交能呈现出一种有大量听众的虚拟繁荣景象以解决被关心被陪伴的需求。 害怕说话出错,害怕外型被人取笑等等的担忧,都被“人性化”的高科技社交网络解决。顿时,好像网络上有很多人关注,倾听你的心情,说说... ... 欣赏你的“美貌”,反复修改,编辑后的“口才”。
社交网络有太多自动生成的听众,而且那种没人倾听的感觉使我们更加愿意和看似关心我们的机器呆在一起。社交网络等技术可以让人们在不需要真正友情的情况下体验被关心和被陪伴的幻觉。借助技术找到和别人保持联系的感觉,并且可以舒服地控制这种联系。
如何回归到现实生活?
学习独处。
人,很奇怪,独处在一个空间会感觉焦虑,不安,通过跟别人联系达到解除焦虑。而独处中,可以更好的了解自我,这样才能很好的转向别人,联系别人仅仅是为了减少焦虑或者为了感觉自己还活着,这个时候,我们不是真的欣赏别人,而这好像是把他们当做支撑我们脆弱的自我感的备用零件。简单的认为总和别人保持联系就能让我们不那么孤单。
如今,我们需要专注于找到可以让科技将我们带回现实的生活方法,带回到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圈子,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政治,回归生活。其实,独处也是一种能力,会发现有些人总要在不同的场合切换,不停的跟人联系,一独自呆着就各种焦虑不安,且不去定义是否就缺乏独处的能力,只能说可能需要学习如何独处。
总之
网络资讯日新月异,而且身边几乎所有朋友都相当愿意在社交网络中交流、展现,如果稍稍不跟随就out了,这可能也是大家追随网络的另一个原因,不仅仅是为了独处时解除焦虑。
脱离现实社交的通病越来越明显了,如:缺乏即兴表达能力(由于没时间编辑,也不可能修改),缺乏交流和自我分析能力,喜欢伪装自我(由于社交网络默认大量观众,基本上,照片美中选优,再美化,才能上传分享,希望得到别人的点击、”赞“、转载等,这样简单的肯定自己的影响力,由于网络社交中的参与者对你的看法可能经过长时间修改编辑而成,这可能已经偏离了他原有的对你评价)。
长期养成网络社交的习惯,在现实社交中往往会表现这样或那样的社交恐惧等症状,习惯于自己的小空间。
我们再感叹科技的发展的同时也得去思考,科技到底会把我们往什么方向带?对于需要跟多关心、关注的老人和小盆友网络和电话是可以表达思想,但是面对面的交流应该更能增加促进感情交流,眼神,肢体动作,及时的回应,都将是给对方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这个现象已经早被发现,但是改善方法还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