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诗意想法生态保护

从秦岭气候特征看地球气候类型

2019-02-28  本文已影响5人  征程_Crested

从秦岭气候特征看地球气候类型

习大大在视察陕西时说:“秦岭是中国的地理标识,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对于秦岭的认识,怎么说都说不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认识它。

在地理学家眼里,秦岭是南方、北方的分界线,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动物学家眼里,秦岭将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在气候学家眼里,秦岭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在文化学者眼里,黄河是母亲河,秦岭是父亲山。

秦岭地域广阔,且地质构造复杂特殊,因而有“地质博物馆”之美誉。复杂多变、富有特色的地质地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并以秦岭南北不同的气候环境呈现出不同的物种。

在这个蓝天白云的深处还有着奇特的昆虫、美丽的植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又是一个“自然生物博物馆”,让我们来大饱眼福。

就像这样,颜色很奇特的虫子以及形状很奇特的花朵,这两种花分别叫萱草和剪秋萝。

朱鹮,曾经广泛的生活在中国大陆、韩国、日本等地,因为环境的日益恶劣,朱鹮越来越少,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认为朱鹮已经灭绝了。但是,在30多年前,中国的科学家在秦岭深处,也就是汉中市洋县,发现了一个朱鹮家族,总共7只朱鹮,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后的7只野生朱鹮。经过科学家的努力保护,慢慢繁衍至今,全世界已经有2000多只,终于把朱鹮这个物种保存了下来。

还有像这样的更稀奇古怪的东西,鬼笔(真菌)、蛇菰(肉质草本植物),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大秦岭拥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

丰富的水资源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里丰富的的水资源,因为水能够滋润万物,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大秦岭孕育了中国四大著名江河:渭河、洛河、汉江、嘉陵江。秦岭气候涵盖了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多样的气候造化了多样的物种。秦岭有种子植物197科,1007属,3446种,占全国同类总科数的65.23%。多样化植物造化了多样化动物:秦岭有脊椎动物82科642种,其中兽类142种,鸟类338种。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金钱豹、林麝、金雕、红腹锦鸡等珍稀濒危动物在这里栖息。

独特的气候

当然,归根到底,是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气候呢,说白了就是我们这个地方的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情况。每个地方气候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说冬季的时候北方比较寒冷,南方相对来说比较温暖,或者说东部沿海的地方比较潮湿或者下雨比较多,而内陆的西部地区那下雨就比较少。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多因素都影响着气候的变化。

影响气候的因素

那么都有什么影响气候的因素呢,有太阳的辐射、海陆的相对位置、地形等等。太阳的辐射:其实也就是阳光的强弱,比如说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国的海南省跟东北相比,海南的太阳就比较强,而东北呢,相对来说阳光就比较弱,所以不管是一年之中的什么季节,海南的温度就相对东北要高。

海陆的相对位置:其实说的就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相对的位置,我们陕西有一首民歌这样唱:“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这里面讲的西北风或者东南风,就是受海陆的相对位置影响的。

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国家的地形图,东南方是大海,而西北是陆地,这就造成了我们国家夏天的时候刮东南风,而冬季刮西北风。

而影响气候的地形因素,我们通过秦岭来感受一下。

我们说秦岭的气候比较独特,怎么看?为什么这里的气候独特?下面这幅图告诉你:

地图的正中间就是秦岭,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1月气温、温度带、降水量还是干湿地区的分界都是以秦岭为界的,为什么呢?

因为秦岭位于中国中部,东西走向,它就像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所以秦岭的南北两边温度和天气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为冬天可以阻挡部分冷空气南下,于是秦岭北方1月平均气温总是低于0℃,南方高于0℃; 夏天可以阻挡湿润的东南季风北上,于是北方气候明显比南方干燥。因此秦岭也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秦岭南坡和北坡年均降雨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秦岭北坡年降水量:陕北400~600毫米,关中500~700毫米;秦岭南坡:陕南700~900毫米,其中秦岭以南的山地中,年降水量多达900~1250毫米。

当然了,在秦岭的深处,气候更是千变万化,跟外界相比完全又是另一种情况,就像一句俗语这样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主要原因就是局部的小气候导致天气变幻莫测,可能现在是晴天,走到另一个地方就是雨,走个十里路可能就经历过了不同的季节,还有一句话说:山里的天,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亲身经历为证:

For example

去年夏天我到秦岭深处的华阳去,那天太阳特别大,晒得地面热浪滚滚,晒得路人汗流浃背,突然,我看到东边有一片乌云,特别黑,黑压压的越来越近,然后就是一半天空是大太阳,一半天空是乌云,黑乎乎的,过的还没有十分钟,乌云越来越多了,感觉和天黑了差不多,然后下起了小雨,我们赶紧坐在车里往山外走,并且越下越大,当我们离开华阳后,感觉雨晴了,太阳又出来了,然后我给我一个还在华阳的小伙伴打电话,问他是不是华阳的雨晴了,他说,确实是没有雨了,不过,现在在下冰雹,有汤圆那么大,大家都躲在屋子里不敢出去。

然后就是下图这样:

这两张图片是天空的乌云变化,大家可以看到,乌云越来越多地笼罩在华阳古镇的上空。

接下来,从下雨慢慢地到下冰雹,落下来的冰雹使劲地砸向地面,没错,就是冰雹,不信你看下面的图片。

这两张图片展示的就是落在地面的冰雹的特写,那么到底有没有汤圆那么大呢,没有参照的东西怎么行,好吧,拿在手里的冰雹就是这样。

那么,这次冰雹的威力有多大呢?就像这样,把街面上的遮阳棚都砸烂了。

大家可以看这两幅图,要么被砸的是大洞小洞,要么直接砸的稀巴烂,那么,冰雹是怎么形成的呢?

当地表的水和山区植物蒸腾产生的水汽被太阳曝晒气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遇到冷空气之后,开始凝结,形成雨滴,越来越大,就下雨了,但是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那么为什么在秦岭深山的天气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呢?

因为秦岭的山特别高大,主峰太白山海拔三千多米,而山麓处海拔仅四百多米,海拔落差特别大,而且这里又有来自南北方的不同的气流,聚集在这里之后就有可能产生极端的天气。

所以,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既有好处也有坏处,秦岭在带给了这里富饶的物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气象灾害。比如这里还经常发生因局部暴雨导致的山洪等自然灾害。

我刚才讲了,秦岭是我国南北地区的分界线,对空气的流动有一定的阻挡作用。那么还有什么比较奇特的现象呢?

众所周知,秦岭陕西段是秦岭的精华部分。正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主编单之蔷所说,“中国之内没有哪个省能像陕西那样集南北景观于一身。在中国,你想体会南方与北方的不同、看南方与北方景观的差异,那么到陕西去,更具体地说,穿越秦岭去。”

秦岭南北坡的差距

为了切身感受秦岭南坡和北坡的区别,也为了响应《中国国家地理》的号召,我去年冬天特意坐车走了一趟横穿秦岭的山路,从秦岭北坡山脚下的西安市周至县出发,沿着盘山公路穿越秦岭,到达秦岭南坡的汉中市洋县,这条路是108国道,汽车足足在大山里走了6个小时,这条公路顺着秦岭山脉里面的河流或者河谷,一直走。给我的感觉就是翻过了一座山,又是一座山。我顺着路边走边看,然后呢,也发现了这沿路南北坡不一样的景象。

上图冬季北坡的路面积雪和下图南坡荒凉的山野

水系分水岭

自古以来,因为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的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中国南北的分界线。秦岭不仅分了南北方,还是长江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我们把所有流向黄河的河流,统一起来都叫做黄河水系,而所有流向长江的河流呢,我们把它叫做长江水系。我们来看两幅图,看看秦岭是怎么作为长江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的。

第一张中国地图,标明了长江、黄河和秦岭的相对位置,中间的那片深棕色的区域就是秦岭了。而第二张图呢就是针对第一张图的一个放大版,把秦岭的区域给放大了。

第一张图中秦岭的南边和北边分别有两条短线,这也就是第二张图中紧邻秦岭南坡和北坡的两条河流,秦岭北边的这条河是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而秦岭南边的这条河流,叫汉水也叫做汉江,它是长江的最大支流。秦岭南坡的水都流向了汉江,而秦岭北坡的水都流向了渭河,所以,秦岭也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秦岭山中流出的汩汩清流也从高大的山脊两侧流下,奔入黄河与长江的怀抱,从这个角度来说,秦岭又承担了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这一角色。所以,秦岭在我国的气候和地理的分界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立秦岭国家公园

2005年5月,秦岭迎来一批探险的客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了一支由科学家和编辑组成的秦岭科学考察队前来一探究竟。他们从西安出发,翻越秦岭,到达汉中,又由汉中出发,经留坝、凤县再次翻越秦岭,回到西安。新鲜而又生动、神秘而又伟大的秦岭探秘之旅,给该杂志主编单之蔷带来巨大震动,他第一次为这座中国不可或缺的大山,赋予了一个新的身份:

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

习大大明确提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自然遗产。整合设立国家公园,更好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秦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持水土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在这一区域内建立国家公园,会极大促进秦岭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能够为当代和子孙后代留存下最为完整的自然遗产。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建设秦岭国家公园,可以更好地对这片区域进行保护,目前,建设的步伐在加快。经过对秦岭的深入研究与保护,2015年“建设秦岭国家公园”的提议正式出台,“建设美丽陕西”“建设秦岭国家公园”也正式进入陕西省“十三五”规划之中,这一系列重要举措都在为秦岭国家公园的建立描绘着宏伟蓝图。2016年由国家林业局联合北京林业大学提出的规划中提出:“保护秦岭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是指国家公园的开发与建设必须切实保护秦岭的地质地貌景观、水系流域景观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完整性和稳定性。这是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和开发的核心原则和根本目的。”

秦岭国家公园的建立将成为保护利用融合的理想途径、将成为人与自然相处的典型示范、将成为突破要素管理的有利实践、更是促进社区发展的有效探索。将保护和利用相互协调,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无疑是秦岭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创新,也势必带来这座伟大山脉的全新时代。

地球气候类型

好了,看了秦岭的气候,我们再来看一看世界上其它一些典型的地形对气候产生影响的案例。

先看一下我国的青藏高原。

我国的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是日照多,气温低,日照多但是气温还低的原因是,气温会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据推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年均温降低0.6℃,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所以气温就很低。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温度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气温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5-20℃。如果按气候分类,除东南缘河谷地区外,整个西藏基本上全年都没有夏季。

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受地形影响,白天和晚上温差特别大,所以藏族的衣服也很有特色。

这就是藏袍,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被子。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久而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如果冷了,就把两个袖子都穿上,如果热了,就脱一个臂膀,总之,舒服就好。

欧洲西部的气候特点

欧洲西部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而且地形平坦。离海洋特别近,但是海岸线破碎,有利于海洋上的西风的深入。山地少且东西走向,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小,欧洲西部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适中,全年有雨,秋冬较多,多云雾,日照少,雨日多。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这对于身处高温煎熬中的我们来说,真是羡慕欧洲人。

像这样的气候类型除了欧洲西部外,还有美国西北部、加拿大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带、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角和新西兰等地。因为这些地方的地形和欧洲西部差不多,所以气候特点也很相似。

地中海气候特点

地中海的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被称作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域,夏季干热少雨,冬季温暖湿润,这种气候使得周围河流冬季涨满雨水,夏季干旱枯竭。这刚好和我们这里的情况恰恰相反,我们这里一般是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干燥少雨。

受山脉影响的国外案例

加拿大的温哥华,它的纬度和中国的黑龙江差不多。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两个地方基本上在地图的同一条纬度线上,但是气候类型却不一样,温哥华的气候却远没有黑龙江那么干冷,为什么呢?因为温哥华这个地方一面靠海,另一面是落基山脉,高大的落基山脉挡住了美洲大陆的寒冷干燥气流。所以温哥华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降水均匀,气温适宜。尤其表现在冬夏两季,夏季凉爽湿润,冬季温和多雨。

世界上各地气候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有一种是受高大的山脉影响,比如秦岭山脉、落基山脉等等,其实世界上还有很多山脉,在当地气候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们生活和居住的这个星球其实很有趣,处处充满神奇,不同的地形有着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地区有着别样的风情和不一样的美,我们的地球母亲从来都不吝啬对于我们的馈赠,但来自大自然的礼物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对大自然满怀感恩之情,热爱自然、爱护环境。就像习大大说的,只有守得住青山绿水,才能守得住金山银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