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露天电影到广场文化

2024-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篱秋

生于70年代的我对于儿时的记忆很多都停留在夏季。夏日长,夜晚总是令人期待。可以坐在葡萄架下摇蒲扇吃瓜,听大人们讲山海经;也可以躺在竹榻上仰望星空,遥想古老的神话故事。如果每家每户的小喇叭里通知晚上在村部播放电影,那才是大人小孩都特别兴奋快乐的事情。

劳累了一个白天,到了晚上大家约好了似的都早早洗完澡。女人们喷上花露水,男人们扛着凳子,孩子们兜里揣着花生蚕豆,三五成群地直奔村部。老远就看到灰白方正的幕布已经张开,电影放映机闪着荧光,被众星捧月般矗立在村部门口。

早来的已经占到最佳位置,来得晚的只能坐后排,再往后就是站着了。看到精彩处,最后排的人站上凳子上,越过前面的人头发出阵阵惊叹。电影散场了,我们披星戴月回家,一路上意犹未尽地讨论电影情节。清风徐徐,稻田里一片蛙鸣,这个夜晚酣畅淋漓。

到了90时代,除了学校里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如曲艺歌舞表演、诗歌朗诵会;还有学生自创发起的文艺沙龙。我们不再局限于观赏现成的文艺作品,而是融入这个百花齐放的大观园,自己也能在文化广角视野中自我绽放。从校园走入社会,从书面走向实践,我们的文化开拓出全新的生长空间。

日子在阳光下挥洒,看电影也从露天转到了影院。看港台警匪片、国际大片、都市乡村爱情故事;还不错过各种碟片,因为我们有了家庭影院,可以在自己家里随时播放。后来,我们的影视天地不再局限于室内,也不再受困于荧幕。手机的智能化为我们突破了新媒体空间与时间的围囿。

进入新的二十一世纪,现代生活日新月异。科技的发展让互联网成为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关系网,互联网时代阡陌交通无所不能。我们的文化生活就像浩瀚宇宙里的朵朵繁星,天地广阔,奇妙无穷。

怀旧经典的露天电影成了我们美好的回忆,广袤的天空下形形色色的广场文化交织出美妙的休闲时光。时尚多元的自媒体短视频快捷填充并变幻着我们的乐活四季,人人都是导演,人人又都是主角,我们已经进入全员文艺时代。越来越新颖的表达方式让高雅的文化艺术越来越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

夜幕下的广场音乐走起,无论是大叔大妈还是美女帅哥,都投入到灵魂舞者的行列。广场因为他们的舞姿和音乐节奏而动感十足,僵硬冷漠的钢筋混凝土也能活色生香。而美丽乡村的晒谷场和小游园,也成了广场舞的美丽大舞台,这里又多了几分温馨淳朴的烟火气。

文艺的翅膀飞向大自然,去文旅去采风,探究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看通剧小戏《瓦匠女人》《瞧这两亲家》唱响城乡之美;去游鲜花小镇绿博园,在南山湖水街赏“通州之夜”;听《童声里的中国》,悠扬的童声冉冉升起明天的希望。

文化生活,是平淡的日子过成诗意栖居。山水,是灵魂到达的远方,在眼里在心里。为了生活出走半生,归来依然是少年的心,那才是文化生活最本真的道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