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论语」

善读「论语」13.24:毁与誉未可轻信,好与恶切莫盲从

2020-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善氏

「子路篇第十三」24

【原文】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

子贡问道:“乡里对他都交口称赞,此人如何呢?”孔子说:“这还不能确定。”子贡又问:“乡里对他都齐声谴责,此人如何呢?”孔子说:“还是不能确定。除非是乡里的善者称赞他,而不善者谴责他。”

【注释】

“子贡”,“孔门十哲”言语科弟子,小孔子31岁。曾任鲁、卫之相,办事通达,善经商之道。

“乡”,按周礼,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人口当有数万之众。在人口稀薄的古代,这是一个很大的数量了。

“好”,音“浩”,美也。此处用作动词,指称扬、赞美。通常是解作“喜欢”,今不从。

“未可”,指无法判定。

“恶”,音“勿”,过也。此处用作动词,指批评、责难。类似用法如《了凡四训·积善之方》中的“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通常是解作“厌恶”,今不从。

【评析】

子贡曾为鲁卫之相,而为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举贤才”,这就包括从乡中选拔贤才。对于不认识不了解的乡中之人,子贡只能借助风评做出判断,因此就去问孔子:如果一乡之人都众口一辞地称赞或指责某人,是否可以由此判定其为人。

孔子认为,不能以毁誉的众寡来判断是非,而要看毁誉所出自的立场。若是赞誉俱出自善者一方,则可断定被赞者必然合于善道,因为善者诚实不欺;若是诋毁俱出自不善者一方,则可断定被毁者必不同乎流俗,因为不善者难以容人。合于善道而不同乎流俗正是贤者的特质,是故子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因此,要正确评价一个人,绝不能轻信世俗的毁誉,也不能盲从众人的好恶,而要以是非善恶为标准,独立地做出分析判断。在参考各方意见时,不仅要关注意见的内容,更要关注意见的立场。因为好恶出自立场,而立场关乎善恶。果能如此,方可谓有知人之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