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国风文创国学与传统文化

明代婚礼上的汉服,它的传承与创新你都了解多少呢?

2019-05-15  本文已影响1人  拾尚

明代是中国最后一个汉民族统治的朝代,汉文化在这个时期得到长足发展。为了“拨乱反正”,明朝政府从多方面同时入手去元,其中也包括服饰与婚礼制度。

明朝的婚服在沿用唐宋传统服制的同时,也有较多突破,在形制和色彩上都有明显的“明式特征”。可以说,大红吉服、上衣下装搭配凤冠霞帔的女性婚服正是在明代正式确立并延续至今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明代女性婚服的发展情况。

明代婚服的传承

凤冠霞帔自宋代便成为正式的婚服配置,到了明代,它们仍被视为汉族婚服中最重要的标志被保留和传承。

珠宝彩饰、金银雕缕、点翠镶嵌……这个集合了当时社会最上乘的装饰技艺,当事人所能获得的最华美坠饰的凤冠给予了新娘子莫大的荣耀和幸福感。

而古人又一向视婚礼为大,因此,即使是平民嫁女也能够破例戴上只有命妇才有资格佩戴的凤冠,一享殊荣。当然,按照等级不同,凤冠的装饰也有不同,这种融于首饰中的森严等级制也一并被保留了下来。

霞帔同样也是传承自宋朝。

据史料记载,霞帔形如彩带,色如晚霞,绣有珍禽或缠枝繁花,彩线金丝交织,绣工精良,极富奢华。霞帔本是命妇礼服上的重要一环,颜色和图案也依其夫的等级地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但自宋朝开始,平民新娘同样也有幸在结婚这天披上霞帔。

不过,霞帔的形式相比前代还是略有不同的。

在宋代,霞帔两端分别垂于前,两边各挂一坠子。但到了明朝,霞帔下垂的两条带子前端均被裁为斜边并进行缝合,下垂一个坠子。霞帔后端也变得更加平直。

明代婚服的革新

除了传承唐宋之风,明代婚服还有自己的巧思。

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婚服的主色风格由原来的“红男绿女”转变为“双喜临门”,无论男女皆是一溜的绯红色婚服,看起来更喜庆了许多。有人说,明朝由于统治者姓朱,因此取赤红色为尊。

《明史·舆服志》载,明代婚服“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于赤为宜”。

大袖衫下红色罗裙随风轻摇,宽敞的下摆,褶皱繁多,隆重而尊贵。

除了大色块的更改,婚服上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修改,如婚服长度比例方面,据史料记载,明代女装的衣裙由原来的上短下长转变为后来上长下短的形制。

除此外,对比宋代,明代衣领也有了微妙的变化。在宋代,婚服对领是“直上直下”式的,但到了明代,直领则被改为圆领。

总体而言,明代新婚女子的装束为:头戴凤冠,大红盖头遮面;内穿红衫,外套花红袍;下身着红裙、红裤和红色花鞋。这种典型的装束即使在清代仍被很多汉族女性保留,被认为汉民族最为典型的新娘造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