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周译今日看点@产品

【译】给中国人设计应用时的一些小贴士

2017-02-25  本文已影响82人  7win7

本文译自medium上的文章《Chinese mobile app design: tips for westerners》by Sean Berg。

(注:因为工作需要,原文的作者查找了一些中国移动应用市场的资料,这篇文章是其整理的一些小贴士,其中一些观点挺有意思的。)

排版

传统的中文写作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不过现在已经与西方一致,包括印刷品、网站和应用等,都是水平地,从左到右。但我们会感觉中文的应用看起来更加混乱和拥挤,特别是只有文字的时候,这是为什么。
中文的基本组成是笔画,但是笔画的数量从1到60不等,这使得中文有时候会非常地复杂,再加上汉字本身的数量也很多,超过8000个,这些汉字没有大小写之分,两个字之间也没有空格,所以会看起来非常紧凑,有压迫感。但是对中国人来说却没有问题,毕竟,极简在亚洲不是很受欢迎。

还有一些有趣的小细节:

网络接入方式

中国的固定宽带订阅用户有1.74亿,全球第一。移动网络用户有2.31亿,全球第二。移动网络用户数大于固定宽带,名次却下降了。



中国的智能手机拥有率为58%,大部分人通过智能手机联网。在安卓手机中,大部分是本土的产品,像小米、华为、乐视等,还有相当一部分使用韩国的三星。当然,还有苹果手机。



但是,中国的网络基础设施不是最好的,甚至在前55名之外,平均连接速度是倒数第十一。

网站链接

大部分人会注意到的是,中国的网站上有大量的链接,不仅我们会感到苦恼,中国人也是。网民会因此感到不舒服,因为会迷失在大量的内容和链接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会使用搜索框,直接跳过网站首页。
但是,为什么他们不喜欢那么多的链接,还要做出这样的设计呢?只能说,这是文化,之后有机会再说说。
另一个对我们来说很困扰,但是对中国人来说几乎是下意识的是:浏览器中,所有的链接总是在新的页面打开。用户倾向于在看当前页面的同时加载其他页面,理由也很简单,网速不好。
(注:用谷歌搜索非常不习惯的一点就是:总是在当前页加载新链接,好多次都是看完直接关掉,然后就只能重新搜索。网速是一个原因,我觉得,用户习惯也是)

一些文化差异

微信

微信开始于2011年,是一个只能在手机上使用的,可以发送信息、群聊、看朋友圈、可以连接附近的人、有很多的表情的应用。还有一个,也许是网页设计师和开发者最感兴趣的,微信有内置的浏览器,而且会提供接口给开发者。
微信非常受欢迎,以至于H5页面会为了其内置浏览器进行特殊的优化,“分享到朋友圈”是很多H5页面中唯一要求用户做的。
用手机去扫电脑屏幕看起来很奇怪,但在中国的用户中却很普遍,而这同样是因为微信。微信无处不在,你扫的二维码可以链接到某个公众号或者某个H5页面。二维码能提供一个连接物理世界和微信的方式,会出现在平面广告、名片、网页脚注中。

(注: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会有很多启发。比如,为什么用手机扫电脑屏幕我们会这么快地适应并觉得很正常。原来中文的笔画可以有这么多。登录方式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用手机。微信对我们生活的印象太大了。当然,作者大部分资料都是从网络上得来的,一些误解是难免的。)

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