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打卡|55什么是爱情
今天继续读《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读下来感觉都是作者借解读经典作品中的爱情,来告诉我们爱情是什么,我们要怎么去爱的一个课题。
1875年出生于布拉格的浪漫诗人里尔克说过一句话,“爱情是一个人必须保卫另一个人的孤独。”作者用里尔克的爱情观来给出的一个答案。
里尔克被称为“死于玫瑰的诗人”,他一生歌咏玫瑰,追随爱情。
他写了许多优美的诗歌来歌颂女性,赞美他心中理想的爱情,那就是“在爱情中,互相要在对方身上彻底实现自己的自由”,“人们要想进入爱情,他们必须用他们整个的生命,用一切的力量,集聚他们寂寞,痛苦和向上激动的心去学习爱”,“爱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崇高的动力,它让人去成熟,让自身去完成一个世界,为了另一个人而努力完成一个自己的世界,这对于每个渴望爱情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不退缩的自我要求。”
最美好的爱情是“敢于窝在爱人的怀中孤独”,即使两人暂时无话可说也无所谓,相对无言,就暂时沉默,可以静静地躺在对方的怀里孤独,这是两人相处时互相信任的极致表现,也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是的,好的亲密关系需要双方既能投入地爱,也能享受孤独。窝在爱人怀里既能保持个人的独立和心灵的自由,又享受一种独特的孤独感,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就意味着在爱情中既能保持人格的独立,不害怕分离,又能享受相互依靠,相互支持的甜蜜。
这大概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著名的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有一句话,“真实的爱情,是生命的自我发现,这时整个世界都变了一种温度”。
爱情不只是爱情,爱情带来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足感可以改变一个人对周围世界的感受,使得原本平淡无奇的世界变得更加温暖和充满生机。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主人公叫托马斯,是一个医术精湛的脑神经外科医生,他简直是个海王,前前后后共有200多个情人。
他一开始的想法是,“他要尽力为自己创造一种没有任何女人提着箱子走进来的生活,那就是他的房间里只有一张床的原因。“托马斯既渴望女人而又害怕女人。他需要在渴望与害怕之间找到一种调和,便发明出一种所谓”性友谊“。这个时候,托马斯还没有遇到爱情,他的生活像一张草图,而且是一张没有什么目的的草图,永远也不会成为一幅图画。
当托马斯遇上了特丽莎,当他遇到了真正的爱情,他的心理高墙不由自主地坍塌了,他爱上了特丽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恍然大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可以非常轻,生活也可以非常重。爱上一个人是多么沉重,又是多么幸福的事。
这个向来畏惧和女性一起过夜的男子,有了一种崭新的感觉:“同女人做爱和同女人睡觉是两种互不相关的感情,岂止不同,简直对立。爱情不会使人产生性交的欲望,却会引起同眠共寝的欲求。”
托马斯体悟爱情的真谛:爱情并非源自于泛泛的性欲追求,这种欲望可能指向任何女性;真正的爱情体现在渴望与特定的她共同度过每一个夜晚,这种渴望是专属于一人的。遇到了特丽莎的托马斯的内在和外在体验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在爱情的照耀下,他的世界变得更加温馨、亲切,仿佛一切都有了不同的色彩和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