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成了在家守候的爷爷奶奶,我们又变成了下一个爸妈。
![](https://img.haomeiwen.com/i3873296/b550cfc7ac35e0fd.jpg)
国庆放假的最后一天,坐上驶向学校的火车,座位靠近车窗,只觉夕阳甚美,随手拍下。
每次在一个人坐火车,在车上看着陌生的乘客和车外不断后退的风景,总能生出一些因长大不断要去往远方的喜悦和看着家乡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淡淡哀愁。这些喜悦和哀愁参杂在一起,说不清何种滋味。
记得第一次坐火车是南下去一座外来务工人口的大省和爸妈一起过暑假。小城机会少不易找到好工作,爸妈不愿囿于小城一方天地,去了南方。而我,就成了“留守儿童”。这个身份一直伴随我至今,年幼时喜欢把自己陷在这身份里,看到那些父母情深的影视文学作品时常泪目,将自己代入成悲情故事女主角,整日忧愁。但又拧巴的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是个留守儿童,假装自己拥有着来自爸妈爷爷奶奶满满的爱,自尊心强的让这会儿的我只想抱抱那时的自己,多让人心疼啊。
渐渐懂事后慢慢试着去和自己何解和现实和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又有谁不想儿女绕膝尽享天伦之乐呢。也许爸妈年轻时也觉得生活应该是琴棋书画诗酒花,最后发现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罢了。他们也在向生活妥协也在与自己和解。
记得那一年的暑假,空气中是热带地区的燥热带来的黏腻感,傍晚天边的总是很红。出租房楼下的老爷爷们总是穿着裤衩手拿蒲扇半靠在夜市的椅子上聊天吹风。有次周末爸爸不上班,家里饮用水没了,他带着我下楼买水。在楼下的小店里除了买了水还给我买了个大大的冰淇淋,买完他就领着我蹲坐在路边的石凳上,让我吃完再上去,因为楼上还有弟弟和表弟。那个暑假的开销已经让他负担加重了不少,姑姑带着表弟,奶奶带着我和弟弟。也许一下买三个冰淇淋对在外省吃俭用的他来说也是一小笔开支。但那个11岁夏天吃的冰淇淋,可以让我记着好久好久。
对于这个陌生又特殊的城市,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如果爸妈回家了我再也不会来了,我跟弟弟说因为这个城市太热了我受不了。其实,与其说这儿太热不如说我有些嫉妒它。嫉妒它在我人生最需要陪伴的岁月里爸妈因为它离开了我,在他们眼里这个城市对他们的吸引力远大过我和弟弟对他们的需要。
这种想法幼时的我不懂不容易想明白,因为书上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父母对孩子总是能舍弃一切的。可是他们怎么就选择了这条路呢?尽管刚出去工作的时候一天一个电话打回来叙旧关心话家常,挂了电话后又暗自抹眼泪,尽管每年春节过后分别的时候妈妈眼里总是闪着泪花。
步入成年人的世界后,渐渐的明白了理想现实和生活。理解了爸妈的不易也理解了爷爷奶奶的不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不易。
而今的我在准备复习考研,不出多久也会面临那个是要回到老家和爸妈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还是去往大城市分一杯GDP的羹的经典选择题。尚且年轻,我想我会不犹豫的选择去大城市。小城容不下我的情怀希望大城市能够容得下我的小小梦想。
如此循环往复,不禁让人想到龙应台在《目送》里写到的“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也许成长就是如此,爸妈从异乡回来之后,我毕业择业依旧会选择远方,爸妈成了在家守候的爷爷奶奶,而我又变成了下一个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