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工作部分 (十七)
13 改进机器,解决问题
在成功地诊断出阻碍你达成目标的问题后,需要设计出解决问题的路径,而设计应建立在对问题深入和精准理解的基础之上。
要盯住问题不放,把问题带来的痛苦转变为激励创意的动力。
“质量日”方法:一年召开两次会议,让客户服务部的员工做模拟演示和工作介绍,并相互评价,直接给出反馈意见。更重要的是,这种会议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回顾、评价质量控制过程是否满意的机会——在此过程中,让一些要求严格、有独立想法的思想家来提供批评意见,把工作流程往好的方向修正。
最好的设计来自对实际已发生问题的充分反思。系统地跟踪梳理过往的问题(通过问题日志)和员工的表现(通过集点器)是很有帮助的。你只要观察之前你自己和别人“击中棒球”的历史数据即可,便可理解并设计改进,而无须从头再来。
作者提出一个高于一切的原则:设计你的机器并使之系统化。
13.1 建造你的机器
如果你仅仅集中精力于手头的每件任务或案例,就会受困于逐一应对的局面。相反,你应该更多考虑自己在做什么样的事情及其原因,从手头的事例中提炼出相关的原则,把流程系统化,从而相当于建造出一部机器。
13.2 把原则和落实原则的方法系统化
一定要把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则变成行为习惯,并帮助别人也这样做。桥水就有这样的文化,我们还设计了一些工具加以推行。
a.认真思考你做决策所依据的标准,据此建造优秀的决策机器。
任何时候做出投资决策,我都会三思而后行,并考虑应该秉持什么原则。我问自己在那种情况下应怎么处理,并把行事原则记录下来,然后再把它程序化。
13.3 好的计划应该像一部电影脚本
你对于场景的设计想象越生动丰富,演出效果就越能符合你的计划要求。要考虑好,谁在何时做什么能产生什么结果。
a.让自己一段时间置身于“痛苦的位置”,更深入地理解你为了什么而设计。
b.设想其他可能的备选机器及其运行的结果,然后做出选择。
c.不仅要考虑第一轮的后果,更要考虑第二、第三轮的后果。
d.定期召开会议,让公司像瑞士钟表一样精准运行。定期召开会议能提高效率,确保重要的交流互动和未来规划不被忽略,也能消除不必要的低效协调,改进运营效率(因为重复能够起到精益求精的效果)。把会议议程标准化,在每次会上征集对同样的问题的反馈。
e.一部好的机器要考虑人可能并不完美这一因素。在设计时,要确保机器即便在员工出错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好的结果。
我的思考
系统化思维真的很重要,不仅体现在工作中,生活、学习等方面都需要。凡事流程化标准化,看似冷酷无情,像机器人一样按部就班,其实这才是最高效的。在此基础上,人才能更好地去创造其他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东西吧。
之前一直把这些归根于理科生思维,感叹自己是一辈子也学不会了,这也是一种偏见。SOP设计需要适合自己,而非弄得看似完美。所以,努力调适,直到建造出最适合自己的机器,并撰写出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的人生电影脚本。